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天津這地方與水有緣,名字中就帶“三點水”,號稱七十二沽,九河下梢,海河在天津穿城入海,天津人被譽為海河兒女,海河哺育了天津,但在歷史上也給天津人帶來過許多次災害。<strong>從1368年到1948年,580年間,海河流域發生嚴重水災387次,平均一年多一次,天津城被淹70多次,也就是說,差不多不到十年,天津城就得被淹一次。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1917年夏末秋初的海河大水,超越了以前的每一次。7月20日開始,海河流域連降大雨,太行山、燕山均被暴雨籠罩,海河水位上漲,沿河村莊被淹,洪水很快沖決了天津周圍慌亂中搭起來的擋水埝,但此時天津城牆已被八國聯軍拆除,天津城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strong>市區大部分地區以及英、法、日等租界被淹,海光寺一帶水深1.8米,今和平路四面鐘附近水深達一米,水色汙濁,散發出陣陣惡臭。房屋倒塌萬餘間,糧食煤炭飲水一概短缺,水廠電廠均遭洪水破壞,天津災民超過80萬人,慘不可言。城內交通斷絕,來往出入只能划船,找不到小船的,便用浴桶、大木盆當船,竹竿、木板當槳,這個習慣,一直保留了很多年。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曾經做過中華民國國務總理的湖南人熊希齡,此時正寓居天津,他的寓所也被洪水吞沒。目睹慘狀,熊希齡立刻奔赴北京,憑自己的老面子向中國銀行公會求助,要下了一萬多塊大洋的捐助,交給京師警察廳購買糧食,運到天津賑災。

他又向政府上書,提出賑災方案,向全國發出“為天津災民請賑電”,將家中舊衣改縫一百套捐給災民,自己也捐款500元。<strong>十幾天內,社會各界捐助的舊衣舊褲達133000多套,賑款200萬元。熊希齡聯合梁啟超、範源濂、汪大燮等人發起水災遊藝助賑會,徵集物品、出售彩票,以所得票資盡數充賑,電請唐山、開灤等地礦物局捐贈煤礦5000噸。漢口等地的天津商人也募集寒衣賑災款項送到天津。這次賑災,熊希齡功不可沒。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災民秩序井然)

1939年8月到10月,天津發生了一場特大洪災,市區80%地區被淹,超過10萬間房屋被沖毀,65萬天津及其周邊災民無家可歸。交通、工商業瀕臨癱瘓,直接經濟損失法幣約6億元。水災過後,霍亂、傷寒和痢疾等病肆虐天津。<strong>這次水災,在“頭條號 / 天津往事”另有詳細圖文記載。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1963年8月,天津再遇特大洪水,8月1日至10日,海河上游連著下了七天大暴雨,局部地區雨量最高達到2050毫米,華北平原平地行洪二三百公里,水量超出所經大小河道總洩量的10倍,京廣鐵路被沖垮。

當時天津是河北省省會,省委開會傳達,<strong>西河閘水位高出百貨大樓樓頂6 米,洪水如果淹到天津,大概會到三層樓高。中共中央、國務院指示中央防汛總指揮部制定“確保天津市、確保津浦鐵路”抗洪方針,華北800萬軍民共同抗洪,用草包、麻包加高加厚防洪堤埝,南運河小關村處扒開了東堤,炸開了獨流減河南堤,把洪水洩入團泊窪、北大港,最後炸開了南大港海擋,讓洪水通過靜海和大港地區導入渤海灣,總算是逃過一劫。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毛澤東在十三陵)

這一年的災情超過了1939年的大水,華北地區受災縣市百餘座,受災人口2200餘萬人。洪水過後,<strong>1963年11月17日,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根治海河。”1968年到1972年,海河上游修建了三十多座水庫,開挖、拓寬子牙新河、永定新河等河道,總長度3641公里;修築防洪堤3260公里,1979年,大規模根治海河工程基本完成,海河平安至今。(文:何玉新)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自1917年後天津連遭三次特大洪災,毛澤東下決心定要根治海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