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真的拉低了手机市场的价格?国产山寨机已成历史?

一 山寨机到底是怎样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

作为一名曾经的山寨机产业链从业人员,我倒是想先普及下山寨机的兴衰。

山寨机的兴起,是有历史机缘的:

  1. 03年前后,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为主的国际品牌卖得很贵,那时候的诺基亚最低端产品也要1000元上下,1000元那时候可以在我们当地买2个平方的房子。
  2. 中电(CECT)、科健、波导等早期通过资源运作拿到手机牌照的企业一边自己生产,一边也在卖入网标给那些渠道商,山寨机时代的老大天宇朗通最早就是摩托罗拉的经销商。

早期的山寨机其实品质不差,只是属于“黑户”。

当时手机市场的利润有多高?04、05年山寨机在比国际品牌便宜差不多一半的定价环境下,还能轻轻松松一台挣500块毛利。诺基亚他们当年一台手机挣多少钱?想想都可怕。

山寨机最红火那几年,也是深圳楼市最低迷那几年。当时天天在深圳各大消费场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不是卖房的,是“做机”的。每年年底,华强北和车公庙的写字楼里都在流传谁谁谁年初投了几百万,年底就翻10倍的创富神话。

那几年的深圳,街头最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一定是山寨机从业人员!

但山寨机有他的先天短板,这个产业的成功,不是技术的成功,是渠道的成功!当年运营得较为成功的山寨机公司,几乎都是渠道商转型而来。

但iPhone引发手机迭代之后,为什么山寨机就没落了?

<strong>因为智能机在资金、技术、团队组织上的门槛真不是高出了一点半点。

之前做山寨机的时候,许多所谓的手机公司都是租个写字楼甚至民房(当年的山寨机走量大王星玛就是在民房里),招几个人分别干招商、结构、采购,然后去买个MTK为基础的一揽子方案,要是能力强一点,一个多月就能从无到有干出一款手机来!

那些山寨机公司里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结构工程师,许多公司甚至结构工程师都是半吊子水平,图都不会画,因为有方案公司和设计公司打包,结构工程师负责跟踪模具和组装就好。

当年结构工程师缺人缺到什么程度? 许多注塑厂、按键厂、模具厂,甚至代工组装厂的工程师都能混进去,就是这么任性!!!所以也才有这么多半吊子工程师。

但是智能机时代,MTK傻眼了,这帮土法炼钢的老板和工程师更傻眼了!

小米起步的时候,比小米有钱的山寨机老板有没有?肯定有,而且不少。可第一,他们习惯了低投入高回报,叫他们花这么多钱做这个产品迭代,他们不愿意也没勇气。

连UI都要自己画?你开什么玩笑?当时深圳的多数手机设计公司只会开着coreldRAW画外观,连画结构都纰漏百出,经常让供应商改模具图。

第二,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在当时整个国内,特别是深圳,都极度缺乏能做智能手机的人才,别看深圳那时候膨胀到号称世界手机之都,但正正规规做手机的也就华为、中兴、酷派很少的几家,就是金立也就那样,内部人员各种龌蹉事太多太多。金立这个企业,虽然和OV一样都是小霸王系,但管理水平差得不是一点点多。

智能机时代的开发且不说备料成本,光是团队人力成本就已经扩大了若干倍!看看华为和蓝绿两家在早期交的学费,就知道山寨机企业不是不想跟,是不敢跟了!

<strong>所以山寨机企业近乎全军覆没,没能抢到智能机的船票,不是某个企业狙击了他们。而是他们先天的基因缺陷导致

就算没有现在的几个大厂,他们同样也活不下来。玩法变了,造自行车的没法造汽车,就是这么简单。

<strong>二、小米是不是拉低了中国智能手机的价格?

是!但这不能都算是小米的功劳。

正好是在国产品牌做不出,国际品牌又高高在上的那个青黄不接的时间点,小米率先打响了国产手机绝地反击的第一枪。

华为当时没有出来,是因为华为早期的产品战略,终端都是设备的附属品,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个新的风口。这是华为手机的高管在文章里自己承认的。

蓝绿两家当时没出来,是因为他们从段永平那里承继过来的产品哲学就是敢为天下后,他们都习惯了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前浪都死在了沙滩上再来快速跟进。

但华为和步步高系在资金实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几个大项上,都不是弱鸡。OPPO当年的笑脸手机在很短时间内就把那些山寨机甩在了后面,华为能在全球和朗讯、爱立信这些电信设备巨头抢订单,能差到哪里去?

<strong>以产业发展的历史回头看,小米是值得尊敬和肯定的企业,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要被神化,就要被设定为中国手机行业的“唯一良心”。

小米1在2011年年底入市之前,当时智能手机的国内品牌只有小打小闹的魅族和酷派,HTC只能算半个国内品牌,而且他们当时也不便宜。小米1的爆红,宛如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让众多的国内企业看到了智能手机的广阔前景。

作为开路者的小米,理应得到中国人的致敬。但开路者并不意味着就要永远在神坛上不下来,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和企业都如此发达,但网民还有几个人记得瀛海威?记得张树新?记得王志东?记得8848和老榕?

但以价格换市场这条路,如果没有小米,一样会有其他的企业会去走。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靠低价抢占市场的方法,只有你想不到,却一定不会有做不到。

小米一直以来的性价比路线,我个人并不反感。<strong>但我真心反感部分“米粉”觉得其他手机品牌都是“吸血鬼”的狭隘情感!小米大胆走出了第一步,而且走到今天还能成长,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但这种价值不应当成为米粉去diss其他品牌的理由和武器。不能因为其他品牌走了和小米不同的路,就是压榨了消费者,就是商业的不道德!

<strong>都是中国品牌和中国企业,大家想的应该是如何一起去和iPhone、三星拼刺刀,占领全球市场!

<strong>三、性价比到底是不是国产智能机的唯一出口?

想必这几天大家都知道iPhone全线产品降价,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华为Mate20系列在5000+以上产品区的猛攻,那国产手机还是只能在2000~3000元这个区间自相残杀,那iPhone就完全不必理会这些,会继续他的高定价策略。

三星S9+在全球销量超过iPhone X,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却举步维艰?我们不妨再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华为的P20Pro和Mate20Pro,国产手机能翻过5000+这个坎儿的几乎没有,那三星S9+在中国市场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憋屈?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华为打破了国际品牌在中国手机市场高端区域的产品垄断和价格垄断,让Apple和Samsung不敢为所欲为。

你可以说我不会用这么贵的手机,我还是关心我的性价比,但你不能因此就认为性价比一定是理所当然的第一标准。

其实市场数据已经证明了性价比的市场到底有多大!中国手机市场的第一阵营里,华为、OPPO、VIVO都没有强调性价比,但一样卖出了比小米更好的成绩。一个人两个人买这些品牌,你可以解释为这是信息不对称,但几亿人都在选择这些品牌的时候,依旧还是信息不对称吗?

我们又回到山寨机这个话题上来,山寨机发展到产业成熟的后期,面临高度同质化(都是MTK或展讯方案)的困境,开始走向了价格战,最低的时候200块不到都能买个手机。山寨机在价格一年比一年便宜的同时,品质也一年比一年下降。

商人都是逐利的,山寨机厂商降低采购价格,供应商就降低品质标准,塑胶壳薄一点,电镀层薄一点,电池容量偷一点,PCB板薄一点。

我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我们给客户供按键往往还会做电镀件、双色模什么的,到山寨机的后期,工艺水平和品质要求不升反降:塑胶键喷涂+镭雕搞定!电镀件,砍掉!电镀装饰条,砍掉!甚至连喷UV层(增强耐磨度)都要减薄!

这就是一味的价格战所带来的苦果,最后是大家集体跳海,眼看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又卷土重来。

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我们虽然一边吐槽着“以前没钱买安卓,现在没钱买安卓”,但我们体会到的是拍照越来越清晰,系统越来越流畅,充电越来越快,AI系统越来越懂需求。

对这些产品变化,我们的内心是接受且觉得有用的。倘若我们真的觉得这些产品功能升级无关痛痒,可有可无,那我们自然会选择用脚投票,而不是一边抱怨一边掏钱!

再好的产品,倘若不能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会面临用户流失,比如iPhone。而反之,懂得消费者的真实消费痛点,并能提出解决方案的,就会赢得客户,比如华为。

最高段位的产品,不是因为我便宜你选我,而是你明明认为我不便宜,你却还是要选我。祝愿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撕掉便宜的标签,成为那个让消费者又爱又恨的“小坏蛋”!

小米手机真的拉低了手机市场的价格?国产山寨机已成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