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是谁?李煜的悲剧人生

李后主指的就是南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后人对李煜的书法、诗词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作为一位君王,李煜是极其不合格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史实来看一看李煜悲惨的一生。

<strong>李后主是谁

李后主是谁?李煜的悲剧人生


李后主其实指的就是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strong>李后主的历史评价

李后主是谁?李煜的悲剧人生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想做一个毫无羁绊的隐士,却偏偏钟爱奢荣。登基即位不思朝政,吟词舞墨,夜夜笙歌,自削国号,向虎视眈眈的赵匡胤连年纳贡,妄凭长江天险,以图苟安。

要不你就老老实实当个亡国昏君算了,偏偏又心怀厚土,宽宏仁慈,满腔妇人之仁:广施善,修庙宇,虽不纳良谏,但对死谏大臣的犯上之言又可一笑置之,不加之罪,这在历史上历代皇帝中是从来没有的宽宏大量。

看李煜其实就是一个集合了所有矛盾的结合体。你无法怀疑,虽然李煜骨子里贪恋奢荣的生活,喜欢歌舞女色,钟爱舞文弄墨,不精通治国理政,但丝毫不影响他是一个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看重情义的仁君。

赵匡胤几次要他投降,都被李煜的鸵鸟政策挡了回去,最终宋军大举进犯,我们的李后主才决定撕破脸,凭借长江天险和几十万大军与宋军进行殊死一搏。誓死不当亡国奴,据说当时李煜已经做好了殉国的打算。

好吧,要当爷们就撸起袖子干吧,结果轻信手下几个窝囊废大臣。而且凭借的长江天险也被宋军用翻版赤壁之战的铁索战船连在一起,长江两岸天堑变通途。宋军一路披荆斩棘来到南唐国都金陵城下(今天的南京),大臣依然隐瞒不报,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李煜竟然还被蒙在鼓里,这个就不免让人有点拂袖拍案,破口大骂南唐这群窝囊废的情绪了。后主也是接连斩了两员大将,死守金陵,以求在守城的拉锯战中宋军能后援不接,班师回朝。

不用想了,最后青黄不接的是李煜的南唐,一年以后,城中幼叟伤病不计其数。好不容易想爷们一把的李煜最终还是回归了懦弱,有点不敢死,投降宋军。书中引言“肉袒降于军门”意思是和群臣家眷一干南唐骨干赤裸着上身出城投降。

从这时候起,一个伟大的词人李煜重生了,《破阵子》讲的就是李煜受降之后被押解北上汴京(宋朝国都,好像是洛阳)时悲愤交加,亡国之后的心情。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strong>李后主的悲剧人生

李后主是谁?李煜的悲剧人生


公元976年正月,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东京,李煜白衣纱帽待罪明德楼下,赵匡胤因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他一个侮辱性的头衔“违命侯”。同年,赵匡胤死,太宗继位,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公元977年,李煜自言家累之重,入不敷出,宋太宗增其月俸,另赐钱三百万。客观地说,太宗在生活上并没有为难李煜,但是他们剥夺了他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一次,太宗召李煜去崇文院观书,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李煜:“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策多卿之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夺了人家的藏书,还询问人家读书与否,这是狡诈的奚落,是对人自尊心的有意伤害。《江南录》记:“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曰:“江南剩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其事虽属传闻,也未必毫无根据。李煜残破的心灵再次受到重创,羞愧、恼怒、痛恨、后悔等种种情感奔腾汹涌,他再也不能沉默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恨是那样深长、那样强烈,他无法摆脱,剪不断,理还乱。然而,他的心情有时又显得异常平静,在经历了天上人间的巨变之后,他又认真地进行反思和忏悔——家国是祖辈开创的,山河又美丽多姿,自己哪认得干戈剑戟呢?“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格的懦弱难道就能葬送一个国家吗?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内疚,他为故国沦于己手感到不安,他也为城破之时没有及早自尽感到汗颜和遗憾。有时,他真想玉碎珠沉,以鲜血洗刷掉昏聩、懦弱和庸碌。乐不思蜀的刘禅不是享尽天年了吗?是的,他人虽然活下去了,但灵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鲜耻,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属于这一类,他勤奋好学,富有文学才华,他可以用乐府辞章来发泄心中的不平,来反抗凌辱和摧残,修正自己被扭曲了的人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公元978年七夕之夜,李煜42岁生日,他命故妓在小楼作乐,声泪俱下地演唱了这首《虞美人》。宋太宗闻知,龙颜大怒,传旨赐酒,李煜奉命饮下,当夜中毒,全身抽搐,状极痛苦,于翌日凌晨驾鹤西去。

李煜结束了他短暂而又多灾多难的一生。如果李煜不做皇帝,只做词人,那么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与李白、杜甫、苏东坡并驾齐驱,但历史不容假设,命运就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