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科技“給力” 農民享福

新華網吉林頻道9月18日電(記者姜明明)“種地一定要講究科學,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還能解放勞動力,現在的農民可真是享福嘍。”吉林省榆樹市環城鄉勝利村農民董學梁在榆樹市首屆農民科技節上高興地說,科技的力量讓農民在種地中嚐到了甜頭。

今年50多歲的董學梁一家四口人,有1.5垧地,全部都是用機械化的方式來耕種和收割。“現在農民種地根本就沒幹幾天活,打壟、播種、灑農藥,都是機械化,到了秋天大型收割機走一趟,糧食全都運回家,而且比人工還省錢。”董學梁說,地裡的活少了,閒下的勞動力出去打工,一年下來掙個五六萬不成問題,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來自環城鄉福安村的農民李儉已經66歲了,他同樣想在此次科技節上尋找更新的種地“竅門”。“我種地40多年了,從前扶犁、刨坑、點種、鏟地、割地、扒苞米,用的是牛和馬,一年下來全家人累得要死,打糧不多,掙錢很少。”

李儉說,現在村裡都很難看見牛、馬了,科技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從前的泥草房早已變成的磚瓦房,牛、馬車已經變成了機動車,曾經的年貨現在想用就有。“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李儉說。

榆樹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何亞榮有著20年工作經驗,她見證了科技對於農民思想觀念發生的巨大轉變,“農民由最開始的不相信到看見我們試驗田的成果展示,再到現在對科技的迫切渴望,我感覺我們成功了。”何亞榮說,榆樹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有120多人,保證有不低於90人在農村服務農民。

由農業局牽頭組織,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採用新方式、新措施,在榆樹市農業科技示範園已建成了具有引領作用的試驗示範基地。近萬名農民在試驗示範基地“檢閱”著科技種田的成果。通過有組織的實地看、現場學,農民看到了糧食增產的潛力,找到了糧食增產的辦法。

榆樹市地處吉林省中北部,是著名的“黃金玉米帶”,“十二五”期間,榆樹市的糧食產量始終保持在60億斤的階段性水平。2013年榆樹市糧食產量達到66.7億斤,連續十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