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項特殊賞賜,皇帝賞給誰,誰就會造反

在古代,皇帝會給予有功的大臣們各種封賞,封賞內容視大臣功勳程度而定,從賞賜美酒美食,到賞賜金銀珠寶,再到賞賜高官厚祿以及一些特殊權利,比如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賞賜的最高級別應當就是封賞王爵了。不過,歷史上還有一種特殊賞賜,其意義之大甚至要超過王爵爵位,那就是加“九錫”。


古代有一項特殊賞賜,皇帝賞給誰,誰就會造反


所謂“九錫”就是古代的九種禮器,分別是: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

1、“車馬”中的車是指金車大輅和兵車戎輅,根據《禮記·樂記》中的記載,“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馬是清一色的八匹黑馬,即“玄牡二駟”;2、“衣服”指袞冕之服,是皇帝以及公以上的貴族在祭天地、宗廟等重大慶典活動時穿戴用的正式服裝;3、“樂縣”指懸掛的鐘磬類樂器;4、“朱戶”是皇帝賞賜諸侯或有功大臣的硃紅色大門;5、“納陛”是登殿時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露身,就好比我們今天的貴賓專用通道;6、“虎賁”是守衛王宮、護衛君主的安保人員,相當於今天的“中南海保鏢”;7、“斧鉞”是古代軍權和國家統治權的象徵;8、“弓矢”是特別定製的紅、黑色弓箭;9、“秬鬯” 是古代以黑黍和鬱金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及賞賜有功的諸侯。


古代有一項特殊賞賜,皇帝賞給誰,誰就會造反


雖然九錫中的九種禮器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能被賜予加九錫殊榮的大臣可絕不簡單。

歷史上第一個加九錫的大臣是西漢權臣王莽,接受的九錫的時間為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年後,王莽逼迫漢帝禪讓皇位,建立了新朝(公元8年—23年)。第二個加九錫的大臣是曹操。東漢末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後來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曹操權傾天下,漢獻帝其實就是一傀儡天子。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建立了曹魏政權。

除了上述兩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外,歷史上加九錫的人還有不少,其中比較著名的人物有司馬懿、司馬昭父子(曹魏權臣,西晉政權奠基人),司馬倫(西晉趙王,矯詔晉惠帝禪讓皇位,自稱皇帝),石勒(前趙大將軍,後趙開國皇帝),侯景(南朝梁權臣,發動“侯景之亂”篡位稱帝),楊堅(北周權臣,隋朝開國皇帝),李淵(隋朝權臣,唐朝開國皇帝)。


古代有一項特殊賞賜,皇帝賞給誰,誰就會造反


從上述加九錫的人物中可以看出一個共性,每個得此殊榮的人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造反!九錫簡直就成了篡位謀反的代名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也很好理解。凡是獲得九錫殊榮的大臣都是位高權重,大權在握。在加九錫之前,他們就已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不過,中國人辦事歷來都喜歡搞套路,用各種理由解釋自己行動的合法性。權臣雖然隻手遮天,但要是突然宣佈稱帝,也擔心下面的大臣和百姓人心不服,所以加九錫就成了給大家的一個心理緩衝,同時也讓自己的地位更接近皇帝(九錫中的禮器大部分都是皇帝專用),等眾人心裡上都默默接受了權臣想要造反的事實後,再名正言順的要求皇帝退位讓賢,這樣一來受到的阻力就會少了很多。


古代有一項特殊賞賜,皇帝賞給誰,誰就會造反


除了接受加九錫的人物外,歷史上還有兩人拒絕了接受九錫賞賜,他們是公孫淵和諸葛亮。公孫淵是東吳政權想給予他九錫賞賜,試圖拉攏他共同對付曹魏,但公孫淵畏懼曹魏勢力,拒絕了東吳的封賞。諸葛亮拒絕九錫則是另一回事。

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蜀漢的實際控制人。蜀漢重臣李嚴(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上書給諸葛亮,建議他接受“九錫”。諸葛亮在看了李嚴的上書後,在回覆上寫道:“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在這封《答李嚴書》(出自《三國志·李嚴傳》注引《諸葛亮集》)中,諸葛亮沒有正面回答要不要接受九錫,而只是表示有朝一日攻滅了魏國,就是十錫我也敢接受,何況九錫呢?這個回覆還是頗耐人尋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