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你買完捲髮棒又逼你買車!“跨界”戴森教會物聯網圈什麼?

逼你買完捲髮棒又逼你買車!“跨界”戴森教會物聯網圈什麼?

幹掉你的人可能不是同行,而是隔壁老王。靠一根捲髮棒又讓男人錢包“血流成河”的戴森,居然要搶造車人的飯碗了!

近日,戴森再次強調,將於2021年前,將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推向市場。

就在媒體紛紛大呼炒作時,業內人士卻表示,這家“吹風機公司”對電池、動力、供應鏈三個重點領域的深入佈局,說明他們hold住了電動車技術關鍵點,比不少PPT造車公司靠譜得多。

這或許為很多還在摸索使用場景的物聯網企業指了條路,做好核心技術研發,積攢足夠產品用戶,你的市場就能無限擴張。

Hold住三點 戴森造車早有佈局

“我們有電動汽車了,只是他們要小一點。”戴森曾在接受採訪時將自家吸塵器等比作電動車。這一說法獲得了媒體的“善意假笑”,卻在工程師圈得到回應。

“僅從工程學角度來說,這邏輯沒毛病。”一位汽車工程師表示,“能把戴森小家電在馬達、流體動力和智能化方面的創新整合起來,是能造臺車。”

從動力系統來看,戴森在電機上的研發優勢明顯。該公司部分吸塵器電機轉速可達125,000轉/分鐘,比大型噴氣機引擎快10倍,在旋轉時能生成大約2公噸側向力。而為控制腔體溫度,戴森還將航空級碳纖維管開發為高速組件,這些“逆天”設計讓他家產品動力技術明顯高於業界。

除此之外,戴森在全球供應鏈領域的優質佈局,也為其進行汽車這樣的大規模工業品生產打下基礎。該公司部署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可實現對300家供應商的20億個零件的精確管理。

當然,戴森更深知電池對電動車行業的意義,所以早就在該領域重磅佈局。2015年,戴森斥資9億美元收購全固體電池獨角獸——Sakti3,該公司的技術與日本豐田、歐洲Bolloré在業內並稱三強。

一旦Sakti3研發的能量密度達1000Wh/L的固態電池量產,就能將當前電池使用成本降低80%,從而將電動車成本控在2.5萬美元以內。掌握這一技術後,即使戴森不造整車,也能成電動車電池領域霸主。

僅從這個角度看,戴森確已湊齊了一個“基本款”的電動車生產力量。


掌握核心技術 可跨界搶消費場景

由此可見,在未來分野模糊的商業社會中,只要掌握核心技術,與之相關的各類場景完全可“趁虛而入”。

物聯網圈盆友們注意啦,在掌握相關技術後,戴森可能還會在自動駕駛甚至智能物聯網圈給我們上一課!

“大家都離不開的液晶屏當初是通過做電子錶完成技術積累的。從生產製造角度來看,很多場景是一致的。”一位工程師表示,戴森此前已從賽門鐵克等公司招募了機器學習專家,在研發掃地機器人時開啟了全景攝影技術的視覺識別功能和機器學習能力,“這些技術可讓機器實現全視角環境感知,並能通過軌跡記錄完成自主學習、升級,有這技術打底,做低速自動駕駛是沒問題的。”

由此可見,在不斷變化的使用場景面前,唯一不變的是核心技術。不少為使用場景憂慮的物聯網公司或許更應做好核心技術研發,為未來產業爆發積累足夠力量。

作為智能物聯網服務的基礎能力提供者——精準位置服務商千尋位置的商業模式剛開始也讓人看不懂。現如今,依託率先建成的“全球最大規模的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及強大自研算法、互聯網技術,千尋位置已能在2018年實現釐米級定位服務在中國大陸的全覆蓋。

正是有了過去三年來對核心技術的反覆打磨,千尋位置才在全球230個國家和地區積累起了超1.9億用戶。這不僅將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能力帶給了傳統測繪、地信廠商,更拓展到了自動駕駛、無人機、智慧城市等應用領域中,為自己和合作夥伴打開了無限的業務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