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现状!(深刻!)


中国人现状!(深刻!)


中国人有三种迥然不同的活法:一是混,二是挺,三是拼。

“混”字派的心目中多半只有利,没有义,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这种混子往往能够吃香喝辣,一旦参透个中奥妙,升官发财绝非难事。

在上个世纪20年代,谭延闿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被人讥为八面玲珑的“水晶球”,也被人誉为“药中甘草”。身居高位,谭延闿抱定的居然是典型的“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建言,三不得罪人。他只活到50岁,却早早地混到政坛的金字塔尖,足见其功力高深莫测。他死后,上海某小报登出一副大开其涮的挽联,抓住谭延闿的“水晶球”的江湖绰号大肆讥嘲,其词为:“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球的本领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平时,中国人见面,顶喜欢问对方“最近混得好不好”,但他们对那些已经混到宝塔上去的角色,又往往不抱好感,不予好评,这无疑是一种相当有趣的矛盾,能够反映微妙的国民心理。

“挺”字派最为倔犟,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处境下,他们都不肯跪下屈服,不肯趴下求饶,不肯倒下认栽。曾国藩是“挺”字派的代表人物,独家心法就是一个“挺”字。只要硬着头皮、咬紧牙关昂然挺住,寒冬迟早会过去,机遇迟早会找上门来。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穷追猛打,逃跑时,他担心马车超载,竟连儿女都要推下车去,真是狼狈之极。但是,他挺过了最凶险的鸿门宴,挺到了垓下决战,他成为最终的获胜者。

曾国藩呢,粮饷不继仍要挺,兵将不足仍要挺,朝臣掣肘仍要挺,屡败屡战,不胜不休。“挺”字派选手是严酷时期的不死鸟,他们历劫重生,总是表现出最为勇毅的硬汉气魄。

“拼”字派则相对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混”字派的变种,另一类则与“挺”字派结盟。

那些所谓的“拼爹”者,拼的是迈向成功的起点谁高谁低,拼的是人脉资源谁丰富谁匮乏,拼的是潜规则中的暗门谁能打开谁不能打开。他们有好爹,可以少走弯路,但他们的短板也很明显。何况他们的好爹有可能因为贪赃枉法从天堂坠入地狱,顷刻间就颠覆掉他们完美的梦剧场。

真正的“拼”字派,无论是在何处打拼,都是能够全身心豁出去的人,也都具有冒险精神、牺牲精神和一往无前的气概。秋瑾的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就是“拼”字派的极致宣言,他们拼什么也不会蠢到“拼爹”。

这三种活法摆在眼前,我们该怎样选择?混个人模狗样?挺个石破天惊?拼个风生水起?有一点是相对确定的: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活法,也就选择了某种难以逆转的人生走向。

孩子们该玩,却在拼命地学习;

青年人该学习,却在拼命地游戏;

中年人该顾惜身体,却在拼命赚钱;

老年人该颐养天年,却开始拼命地健身。

中国人从小到大,全把日子过错了,过反了,这不仅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想,该有人出来说说了。

中国人现状!(深刻!)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

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中国人现状!(深刻!)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 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中国人现状!(深刻!)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 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 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 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 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