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該少借點錢了!

前段時間,朋友走訪了一些中西部的中小村鎮,做文化和民俗調研工作。

講真,該少借點錢了!

回來後,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了一些見聞:

她去的這些地方,經常會看到一些晃盪、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平日裡刷刷某音、某魚、打打遊戲。

他們很多都打一些零散工、沒有穩定工作,自然收入也不太穩定。

在花錢時,會時不時地捉襟見肘。

一旦錢不夠用了後,就會想法在各種現金貸平臺上借錢,甚至以貸養貸。

朋友覺得挺匪夷所思:這樣太危險了,畢竟拆東牆補西牆,只會讓利息越滾越多。

借錢的事兒,並不是在這些鎮子裡年輕人身上才有。

許多城市裡的年輕人也常常舉債度日。只不過,換了一些形式。

Lisa老家在一個二線大城市,這裡平均工資大概在5000元左右。

而她的好幾個朋友,每月花唄賬單都在五位數以上。

個個都是「唄奴」。

許多城裡的年青人,本身並沒什麼生活負擔。家庭條件也尚可、父母有房,於是毫無存錢的理念。

錢都花在了吃喝玩樂上面,不是買買買,就是唱歌打牌。

工資還不夠,再用上賒來的錢。

一旦真到完全還不上債務時,最終還是打電話找爸媽求助。

可能有人認為,年輕人都喜歡多買買買、花花花。等到年紀大了、穩重了,就會注意儲蓄的。

是麼?

我覺得,現在的消費氛圍明顯有些異樣,超前消費、借錢消費,這種理念明顯加速滲透。

這個可能跟經濟水平有關。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消費主義會變得很盛行。其實這一點,在美國和一些發達國家的歷史上,已經體現得很明顯了。

而無節制的消費,會讓人容易滑入慾望深淵。

比如發達國家,消費文化的流行和信貸便利,使得居民的負債率不斷增長。

我們現在,也正在踏進這同一條河流。

舉個例子,就信用卡而言:

2009年,全國信用卡借貸餘額大概是不到0.25萬億;到了2018年,這個數據,就急劇攀升到了6.26萬億。

增長了25倍。

——這還只是信用卡。

花唄、借唄、微粒貸,和各種各樣的銀行消費貸、網貸...雖然歷史不久,但紛紛短時間做得很大。

這些要是累計起來,我們借錢消費的規模,想必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

不是自己的錢,終究是要還的。

在一個明顯從儲蓄,滑向提前消費的趨勢中。我私下覺得——

如果你能保持一個可控的消費支出,並且注重儲蓄。那你很可能在未來20-30年內,超過同輩大多數人的財務狀況。

這個事的概率還真不低。

所以至少對大多年輕人來說,控制負債、做好適當儲蓄,還挺有必要的。

當然,並不是說絕對不能負債。我之前也說過,債與債的性質是不同的。

有一些負債是有價值的,比如說房貸。它的背後是有資產相對應的。

而對於消費類負債,也就是借錢消費的話,則是要保持一定的謹慎了。因為它並不能長成你資產的一部分。

我相信,大夥還是能明白二者區別的。

感覺在雙十一之前,寫這麼個話題,特別有意義...

VX:普惠理財,回覆“理財大禮包”,贈送100本電子書,增長知識=獲取財富,機不可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