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不要隨便懷疑孩子“有病”,請尊重孩子!

我經常關注悟空問答,在育兒領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頑皮好動,坐不住,是多動症嗎?孩子很內向,不愛說話,經常自己玩,是自閉症嗎?等等,這類的問題。

在育兒領域,已經定義許多標籤,“口唇期”“叛逆期”“自閉症”“多動症”等等。甚至有的家長不經過嚴格的思考和判斷,就給孩子貼標籤,下結論:“多動症”“自閉症”“逆反期”…這樣的結論太多草率,家長一個無心的行為,就會影響孩子一生。

作為家長,不要隨便懷疑孩子“有病”,請尊重孩子!

1懷疑孩子有多動症?

同事C的兒子陶陶,今年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十月份,老師找到C說,陶陶上課坐不住,一會摸摸本子,一會動鉛筆,一會拽前桌的頭髮,動作停不下來。

老師說,懷疑陶陶有多動症,建議家長帶陶陶去正規醫院診斷。同事一下子慌了,以前聽說過這個病症,陶陶是不是啊?

陶陶在同齡小朋友之中,屬於頑皮好動的,平時也特別淘氣,但是她從沒往多動症這方面想啊!那幾天,C趕緊上網查了一下,怎麼看都覺得陶陶都像是多動症,越看越擔心。

作為家長,不要隨便懷疑孩子“有病”,請尊重孩子!

到了週六,夫妻兩個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經過一些列的檢查,醫生說,孩子的注意力沒問題,沒有多動症。C這才放下心來。

多動症的好多症狀,正常小孩子也會經常出現,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真正確診。有的家長或者老師,就憑著自己的直覺和經驗,給孩子貼上多動症的標籤,然後怎麼看孩子怎麼像“有病”,不斷地找出事實支持自己的想法。

這種做法要不得!對於多動症這種心理疾病,建議家長少做懷疑,少做診斷,除非有很明顯的症狀,切記頑皮好動不等於多動症。

作為家長,不要隨便懷疑孩子“有病”,請尊重孩子!

2所謂的“逆反期”

好多育兒理論說,2-4歲時人生第一個逆反期。12歲時人生第二個逆反期。這個逆反期的心裡表現如何?家長如何應對等等。

實際上,這些標籤是大人強加給孩子的。眾所周知的12歲,逆反期。

孩子是從孩子過度到成人的一個階段。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增強,想要拜託父母的約束,更加信任同學和朋友,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孩子不是要“逆反”,是有能力(身體上)開始表達自我,見識了家庭之外的世界,不再“唯父母首是瞻”,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然表現。

如果家長早早認為孩子“逆反”,想了各種招數來“對付”孩子,那隻能適得其反。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空間,一定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意見,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

作為家長,不要隨便懷疑孩子“有病”,請尊重孩子!

沈老師是初中班主任,按照所謂的“逆反期”理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逆反期。沈老師卻完全不這麼認為。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是一種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而不是什麼逆反。任何一個生命的發展都是有這樣的過程。

所謂的逆反,不過是家長強加於孩子身上的標籤。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不懂方法的家長。

作為家長,不要隨便懷疑孩子“有病”,請尊重孩子!

3羅森塔爾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

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專家,到一所學校裡,打著調查研究的旗號,選取了部分同學的名單,交給老師。告訴老師說,這些孩子天資聰穎,為了測試,老師要保密。

在8個月之後,兩位專家再次到學校,發現,上次被抽取的同學,學習突飛猛進,多方面表現突出。而事實上,那些學生名單是兩位專家隨意抽取的,並未進行任何測試。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為什麼隨機抽取的名單,會改變孩子的狀態呢?這是這一種權威性的預言。

專家本身非常有名氣,老師對此深信不疑。在這種心態之下,老師對孩子有了信心,無意識地傳達給了孩子。孩子也受到了鼓舞,更加努力和用功。結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這是一種權威預言得到證實的現象。

作為家長,不要隨便懷疑孩子“有病”,請尊重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貼標籤,也要選擇這種積極上進的標籤,促使孩子發揮出更大的能量。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下不好的定義,什麼逆反期,自閉症,不是學習的料子,內向不愛說話,等等諸如此類。這樣的標籤,只會讓孩子向著更加印證標籤的方向發展,家長自認聰明,其實是在引導孩子變差。

所以,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允許孩子跟其他人不同,不要隨意懷疑孩子“有病”。如果貼標籤,那就給孩子貼上正向標籤,才會引導孩子越來越好。


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不會有一樣的孩子。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