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勞動效率低?那是你沒掌握這一策略!

工作中難免遇到重複出現的工作,比如籌備每月例會、做會議記錄、與甲方進行彙報、跟乙方溝通項目等等。

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有近80%的事務都是會頻繁出現,卻又沒那麼重要的,如果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這些非核心的任務上,不僅容易消磨工作積極性,搞不好還會因為陷入倦怠而經常出錯,反而疏忽了對個人成長和團隊發展影響最大的20%核心工作。

那麼,如何才能高效、準確地完成日常經常出現的瑣事呢?下面這個小故事或許會提醒你。


重複勞動效率低?那是你沒掌握這一策略!


我是個路痴,認路對我而言是一件很難的事,即便是跟著電子導航走,我也常常兜圈子。每次一搬家,我必定要花費好長時間認路,尤其是上班的路線,就算是導航測算出坐地鐵只需要半個小時,我也一定會預留一個小時甚至更久。

9點鐘上班,一開始我7點半就得出門,然後8點45才能摸索到公司。

半個月後,我基本不會認錯路了,8點鐘出門差不多。

再過兩三個月,我不僅熟悉了上班的路線,還清楚地知道幾點鐘地鐵到站,從哪個門上下車離換乘通道最近,從地鐵站到公司的幾條路線中哪一條最便捷……因此,我出門的時間又往後推遲了20分鐘。

這樣一來,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就比開始時節省了一個半小時,早上我可以再多睡半小時,晚上又可以早點回家吃飯。

工作中很多事其實跟我上下班通勤的過程一樣,都可以慢慢探索出一條最成熟的路線,便捷高效,然後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每週要做的會議記錄,可以整理出一份標準模板,只需要對應填入日期、人員、內容即可,不僅省去了重新思考結構的工作,還避免了書記員不同造成的記錄風格不同的麻煩。

比如每年要策劃的年會,除了核心的領導講話和節目籌備部分,會場預定、物料準備、人員分配等方面都不會有太大差別,不如做一份流程清單,把從前期籌備到現場安排,再到後期收尾的細節逐一列出來。這樣在下一次年後前,只需要依據流程清單來執行,不僅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遺漏,也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創意部分,把年會策劃的更加出彩!

如何避免重複勞動效率低呢?最重要的策略就是:

1. 重複出現的事務型工作,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操作習慣,整理出一套最便捷的工作“套路”。

2. 重複不意味著無腦執行,而是要把腦力耗費在探索更高效、更便捷的道路上。

3. 流程繁瑣的工作,不僅要梳理流程,還要列出一份清單。就像飛行員在起降時要通過清單核查或口述流程一樣,逐一核對,確保常規事務零疏漏。

當你掌握了這一套應對煩瑣事務的策略,就會進入“自動駕駛”的狀態,不需要在航行的路上緊張、焦慮,可以全情享受人生,關注路邊的美麗風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