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花開」致敬“最可愛的人”!

自2012年起,磐安縣檔案館歷時兩年對當地健在的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進行口述歷史搶救工作,並編輯出版了《我在朝鮮戰場》一書。該書記載了磐安縣83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的戰場親歷,他們入朝參戰時年齡最小的17歲,最大的32歲,其中有32人立功52次。

「蘭臺花開」致敬“最可愛的人”!

周土門

周土門,1930年6月8日出生,1951年3月入伍。他是朝鮮戰場上的重機槍手,立二等功一次。

1952年初,周土門第一次參加作戰,所在部隊是志願軍63師188團1營重機連。他們用的老式重機槍有360多個零件,壞一個零件就要拆掉重裝,還要加水冷卻,三個槍架換著打,極不方便。打飛機就要靠眼睛亮、耳朵靈、指揮快、目標準,靠戰友團結配合。

當時,戰況十分激烈,晚上跟白天一樣,被敵人照明彈照得連一根針掉地都能看見,一打就是十幾天。白天打仗、晚上行軍,吃住都在山上,天冷靠炭火取暖、用甘油擦臉,飢餓舔一舔“保命”的壓縮餅乾。

“當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只有前進、不能後退!”周土門與戰友們含著淚寫下血書,寫完血書後,用白布編號,寫下士兵的姓名、地址等識別身份信息,縫在衣服腋窩處,因為這個地方敵人槍打不到,不容易被損壞;有的直接寫在衣服上。在戰場上,戰士在哪兒犧牲就先埋葬在哪兒,靠衣服上的編號來辨認血肉模糊的遺體,然後在墓邊豎上一塊牌子。

周土門,在朝鮮戰場加入中國共產黨,於1957年2月15日返回家鄉。

「蘭臺花開」致敬“最可愛的人”!

劉大興

劉大興,1930年3月5日出生,1951年4月入伍。他是工兵連裡的炊事員,立三等功一次。

劉大興說:“戰爭是殘酷的,人命都掛在頭髮絲上。”聽起來做飯很容易,其實並非如此,戰場上做飯是很困難的事。那時,美軍掌握著制空權,飛機整天在天上飛,到處扔炸彈,他們炸彈很多,一看見哪裡冒煙就往哪裡扔。所以,做飯都要在山洞裡做,走出山洞砍柴挑水都非常有危險。

因為做飯危險大,所以每位士兵行軍時除了帶一支槍、100發子彈、被服、日常用品外,還要帶三根“雞肚腸”,其實就是乾糧袋,一根裝壓縮餅乾,一根裝炒米,一根裝生米。當時,即使帶著這些乾糧,連續作戰下來餓肚子也是經常的事。

劉大興,1953年6月,跟隨所屬部隊回國,1956年退伍回鄉。

「蘭臺花開」致敬“最可愛的人”!

陳守天

陳守天(左),1932年7月21日出生,1951年4月參軍。他是一名舟橋兵,主要任務是修橋和擺渡

陳守天所在的部隊負責保障清川江和大寧江上的運輸暢通,清川江上的橋高20餘米,站崗放哨來回大約需半小時,整一回螺絲一個人要一上午,大寧橋很高,美軍的轟炸目標就是這些橋。白天怕敵機轟炸,他們就晚上架橋。當時的氣溫很低,男兵們小便時馬上就結成了冰柱子,尿完後可以直接用腳踢開。手一接觸到鐵器,很快就會被凍住,一不小心就撕爛了。

有一回,敵人的轟炸從下午1時一直延續到晚上9時,9座橋樑被炸燬,水中橋也被炸掉了。炸彈在空中炸開,掉下的炮彈片比大碗口還大,彈坑直徑一米左右,水很快滲滿,人一不小心滑入就會被淹死。

陳守天,1957年春回到磐安。

「蘭臺花開」致敬“最可愛的人”!

王躍奎

王躍奎(右),1932年1月5日出生,1951年4月參軍。他是一名工程兵。

當時,磐安縣有4000多名熱血青年報名參軍,王躍奎也一起參了軍。在朝鮮前線,工程兵是非常辛苦的。吃的都是乾糧,冬天缺水,大家就抓幾把雪塞進嘴裡。

在朝鮮戰場,工程兵的貢獻很大,幾年時間新修各種道路256公里,搶修、維護道路4685公里,架設、搶修橋樑1347座;漕渡各種車、炮、坦克11.4萬餘輛,各類物資10萬餘噸;工程兵還與其他兵種一道,首創“U”形坑道工事,為我軍實施堅固陣地防禦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最讓王躍奎難以忘懷的,就是眼看著敵機投下的炸彈,頃刻間將戰道夷為平地,剛剛還在一起的戰友,一下子不見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瞬間消逝。他希望下一輩的我們,永遠記住這段歷史,讓戰爭遠離人類。

王躍奎,1953年下半年回國,1957年回鄉。

如今,距離2012年磐安縣檔案館為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建立口述歷史檔案已經6年過去了,83位老兵中健在的只有54人了。磐安縣當地政府非常關心這批為保衛祖國、捍衛和平做出不朽貢獻的老兵們,每年定期組織慰問團進行探望,讓他們安享晚年。

「蘭臺花開」致敬“最可愛的人”!

磐安民政慰問團探望抗美援朝志願者老兵們

2016年,以抗美援朝戰爭為題材的電視劇《三八線》播出後,劇中六班戰士趴在雪地中等待時機伏擊敵人,為堅守陣地集體凍死在陣地上的悲壯場面,震撼和感動了無數觀眾!

「蘭臺花開」致敬“最可愛的人”!

《三八線》劇照

今天,這群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雖已年華老去,但他們的精神和情懷穿越時空、歷久彌新,讓我們致敬這群“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