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反對出兵子午谷,只是戰術上謹慎嗎?其實更有戰略上的原因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和魏延的子午谷之爭,歷來是三國迷最津津樂道的話題。魏延能不能快速地通過子午谷(曹真伐蜀因為暴雨被困子午谷)、出了子午谷能不能順利地拿下長安(魏延的假設前提是夏侯楙望風而逃),是大家歷來關注的重點。然而,有一個更根本的戰略問題,其實諸葛亮壓根就沒想攻打長安,原因是蜀漢實力不夠,只是為了蜀漢的士氣、匡扶漢室的旗幟,諸葛亮沒法公開這麼說。

諸葛亮反對出兵子午谷,只是戰術上謹慎嗎?其實更有戰略上的原因

隴右、涼州遠離曹魏腹地

西出祁山的目標是佔領隴右、蠶食涼州

諸葛亮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以蜀漢軍隊的勢力,要正面進攻堅城固壘的長安非常困難,而且長安離曹魏腹地也比較近,曹魏的增援隨時會到。所以諸葛亮不會把拿下長安作為自己的第一戰略目標,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佔領隴右五個郡(安定、天水、南安、隴西、廣魏),它們屬於曹魏雍州的一部分,同時切斷曹魏腹地和涼州的聯繫,為逐步蠶食涼州創造條件。

如果這個戰略目標能夠實現,蜀漢的地盤能夠大大增加,而且雍涼出產的馬匹也能增加蜀漢軍隊的戰鬥力,雍涼的少數民族武裝也可能被統戰過來,一起對付曹魏(在這方面,諸葛亮是高手)。

諸葛亮反對出兵子午谷,只是戰術上謹慎嗎?其實更有戰略上的原因

北伐中原,興復漢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奪取涼州是劉備集團的既定戰略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其實很可能是劉備集團的既定戰略。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向劉備索還荊州,劉備就曾回答,等我打下涼州後,再歸還荊州(“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雖然這是劉備的一句無賴之辭,但可以看出劉備集團在拿下益州後,關注的戰略重點正是雍涼之地,而不是直接和曹魏主力硬碰硬。

即使在劉備集團同時擁有益州、荊州的時候,仍然把涼州作為自己擴展勢力的首選目標,那麼在蜀漢只有一個益州的時候,它擴大地盤、增加人口和軍備物資的需求肯定是更加迫切的。

諸葛亮反對出兵子午谷,只是戰術上謹慎嗎?其實更有戰略上的原因

諸葛亮五次北伐示意圖,都難威脅長安

第一次北伐拿不下長安,之後更不可能拿下長安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具有一定的戰役突然性。因為從219年漢中之戰、襄樊之戰後,到228年第一次北伐,蜀漢長達近十年沒有對曹魏採取過軍事行動,曹魏對蜀漢的防備比較鬆懈。但是這次戰役以後,曹魏加強了西線防備,不論是軍隊數量和指揮官都加強了。其實不管諸葛亮從哪一條出漢中的道路進攻,最後都沒能形成對長安的威脅,說的粗俗點,連長安的毛都沒看到。

諸葛亮五次北伐中,最大的一次勝利是第四次北伐。先是打敗司馬懿主力,斬首三千,繳獲玄鎧五千、角弩三千,然後在撤軍過程中,在木門道伏擊射殺張郃。這樣的勝利,聽上去很精彩,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傷及曹魏軍隊的元氣。

很多人把諸葛亮北伐的失敗,歸因於糧草不繼,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蜀漢和曹魏在實力、國力上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非常大。從這個意義上講,諸葛亮不同意魏延出兵子午谷,不光是在戰役指揮層面的不同意,更是在整體戰略層面的不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