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抹不去的記憶:交公糧

交公糧是指農民將所種收穫的糧食按照每家田地畝數、人口數量的標準無償交給國家糧庫。

從80年左右,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年開始,(全國實行時間不一致),到2003年,全國取消農村農業稅後,就不在交公糧。

70後抹不去的記憶:交公糧

小時候夏收,父母在地裡收麥子,我們就跟在後面,提著籮筐撿麥穗,生怕拉下每一粒糧食。收割完用馬車拉到麥場再全部攤開,用騾馬牽著大大的石頭碾子繞圈在麥稈上來回碾壓。

70後抹不去的記憶:交公糧

碾壓完起完麥草,大人們把麥子打堆,藉著自然風,開始揚麥。揚麥是個技術活,父親是從村子老能那裡學的技術。只見他用木掀攛起一整掀麥子在空中揚起,劃出一道弧線,再借助風力,嘩啦啦,麥粒從空中掉落在地,風帶走麥糠和灰土。母親拿著大掃把在麥堆上來回覆掃,掃走了上面的麥殼,剩下的就是一堆金燦燦、黃橙橙乾淨的麥子。

70後抹不去的記憶:交公糧

到了後響,揚完麥子,開始把一堆小麥攤開,在火熱的太陽下曬乾,這時候大人回去做飯,我們小孩就非常不情願的在麥場看麥子。所謂看麥子,就是用個竹竿拴一塊破布在頂頭,頭頂三十多度的高溫,來回揮舞,驅趕偷食的麻雀、鴿子,還有鄰家的牛羊。

70後抹不去的記憶:交公糧

記得有一次看麥子時,看到好多鴿子來偷食,正好無聊,用木棍支起一個竹筐,用一個細繩繫住,躲在草垛後面,看見鴿子來偷食鑽到下面,一拉繩子,罩住好幾個鴿子,晚上就有了美味。

麥子必須曬乾,原因是要交公糧,剩餘的要存入家裡庫房,這樣防止發黴,這可是全家一年的伙食。

麥收這些天,村子大喇叭整天都能聽到隊長督促大家踴躍、積極去交公糧的動員聲。有素質不好的,隊長還要親自去他家說教,直到他交完公糧就不會去打擾他。

每年大家要把最乾淨的、最優質的麥子裝入口袋,用騾馬車拉到十幾公里外的國家糧站去交公糧。父親坐在駕前,我做到車上,村裡人每家一架馬車,一起浩浩蕩蕩去糧站。全國各縣、各地區都建有大型糧庫,到了糧站,門口的交糧隊伍排成了一條長龍,蜿蜒有幾百米。

70後抹不去的記憶:交公糧

質檢員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驗收乾溼,乾的放行,溼的拉到一個寬闊的地方重新倒出來晾曬,一直到過關為止。第二道就是驗收小麥等級,共三個等級,每個等級相差一毛多錢。第三道就是過磅稱斤,然後開收據入庫。面對兩米多高的糧堆,父親一人要把七袋糧食依次背上去,我就在下面看守糧食。

70後抹不去的記憶:交公糧

交完糧食後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任務完成多出來的糧食,糧庫要補錢給我們,每次都有一百多元錢,父子倆在糧站門口小餐廳,一人五元吃碗燴肉然後一起坐著馬車回家。

現在進城了,童年真實的生活體驗,使得我經常帶女兒回農村看看,並實地教育,讓她知道農民伯伯的辛苦,更讓她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讓她好好學習,以後考上理想的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問題,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