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2》:技术母题的再次胜利

两年之后,继《教父》席卷了各类奖项及票房之后,《教父2》出现了。

这集的故事里老教父的往事再现给了观众。

这集的故事里现任教父迈克柯里昂的黑帮帝国 似乎更加庞大,更加神秘。

借着大的历史背景,迈克的权力触角蔓延至政界,延伸到了古巴,柯里昂家族变得更富有,更强大,更有操控力(strings)。

意外或者不意外的,《教父2》又一次获得了巨大成功。

而纵观此片,我不得不说,这是在第一部《教父》的多重母题刺激下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母题刺激的成功,只不过这一次是技术性母题的胜利。


了便于叙述,先说一下什么是“母题”:按照路易斯·贾内梯在《认识电影》一书的说法母题是指一种形象、技术、手法等在电影中的反复呈现。它是有别于文学叙事的“母题”的概念的。

1.场景

开片即是一场葬礼,呼应了第一部开片的婚礼。

之后,各类葬礼、婚礼庆典不断出现——当然,还有那些数不清的吃吃喝喝的场景。

特别是在叙述迈克的故事时,开始即是一场庆典。同时迈克——新教父,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与政要探讨家族的生意。尽管画面的光线明亮了不少,但新教父的气度较之老教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影《教父2》:技术母题的再次胜利


随着影片故事的发展,各类演出、舞会,节庆接连不断。而且每逢聚会和筵宴则必有重大变故发生,

例如圣餐会后迈克遇袭;

古巴迎新晚会上总统宣布辞职,这导致了迈克事业严重受挫,并对决心除掉弗雷德;

圣像游行仪式上,老柯里昂杀掉本地区的大混子,开始踏入黑道;

迈克母亲的葬礼上教父与旧部一一决裂等等。

可以说此类场景成了映衬矛盾发展的重要背景,或者说成为叙事的主要方式。

这样做很有史诗感、厚重感,但不免有炫技烧金之嫌。

电影《教父2》:技术母题的再次胜利



2.文本

以前说过,在第一部故事中,family 、friend、reason等等体现价值观的词语在对话中不断蹦出。

到了本片则更甚,老柯里昂几乎张嘴闭嘴就是“reason”,据本人不完全统计,至少出现13次,似乎他本来是一个理性的绅士,却没有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只是给人感觉那个“reason”更像一个借口,或遮羞布。

迈克尔说了7次“strings”,但却说了22次“enemy”,平静的表情下掩盖的是杀气腾腾的内心。

故事还给迈克安排了很多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戏,关于孩子、爱情、家庭的讨论和争论一直发生在两人之间。其实这些戏才真的让观众感受到了迈克的压抑和痛苦。

电影《教父2》:技术母题的再次胜利


3.剪辑

电影是两条线索叙事,淡入淡出、闪回再闪回,两组叙事之间没有直接关联,让我觉得这个电影就是个超大的平行叙事剪辑。

难道是模仿格里菲斯的“有史以来爱的挣扎”?

但节奏可比那个缓慢的多了。


外,在这里可以做一个有趣的比较看一下一、二两部的结尾:

《教父1》结尾是迈克除掉其它家族的对手(“enemy”)的过程,与迈克在教堂的过洗礼的过程进行剪切,构成平行蒙太奇。

整个过程约4分钟。

手法节奏显得十分鲜明,使人感到有一种释放的快意。

电影《教父2》:技术母题的再次胜利


而在本片,以迈克关门(象征与妻子彻底分手)开始,到迈克尔独自瘫坐在书房的沙发里截止;整个过程也是约4分钟;

区别只在与本片这段叙事组:将机场刺杀罗斯;湖中杀死弗雷德;逼死弗兰克三者交叉剪辑,并无迈克的镜头出现,并将过程叙述的相对完整,因此,显得整个节奏有些偏慢。

但这个偏慢并不使人觉得拖沓,而是感受到紧张和压力、压抑。

这感受是二者间的不同,正是导演功力之所在。

更是对暴力批判的力量之所在。

电影《教父2》:技术母题的再次胜利



4.

《教父2》几乎集结了《教父1》的原班人马。

尤其是戈登·威利斯(Gordon Willis),依然执掌摄像机。

导演科波拉更有资本不遗余力的展示西西里半岛的故乡风情。

据说为了真实的展现老柯里昂青年时期的生活场景,剧组租下了一条大街。并将所有临街的房屋门面重新装修,使之符合当年的场景。

而因为有了《教父1》的成功,街上的居民也十分欢迎并配合。

而现在这条街还保留着。

《教父2》 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 、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配乐等奖项。

所以,《教父3》一定会来的。而且真的来了,不过要等到20年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