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瑞金協助突擊營收,揚瑞新材IPO之路看著就懸

江蘇揚瑞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瑞新材)是一家以食品飲料金屬包裝塗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為主營業務的擬上市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奧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簡稱:奧瑞金,證券代碼:002701.SZ)、中糧包裝、寶鋼包裝、嘉美集團等知名包裝企業,其產品廣泛應用於中國紅牛、養元、露露等著名食品飲料品牌的金屬外包裝罐上。

奧瑞金協助突擊營收,揚瑞新材IPO之路看著就懸

經過我們的深入研究,揚瑞新材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大客戶奧瑞金突擊入股,既可能是利益輸送,又帶來了突擊營收的效果;公司的單位用電量和單位用水量相互背離;公司自稱產品質量無糾紛,但是與客戶之間存在大量質量問題導致的糾紛、甚至訴訟,並由此產生久拖不決的應收賬款,或涉嫌虛假信息披露等。

奧瑞金通過子公司突擊入股,巧妙規避關聯關係

據招股書披露,從2016年9月起,堆龍鴻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暉新材)通過受讓揚瑞新材實控人陳某轉讓的58.75萬元的註冊資本,成為公司前身揚瑞有限的第四大股東,其持有公司股份佔總股本之比為4.9%,僅比法定關聯方——“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東”的持股佔比要求,少了0.1個百分點。而這個“準關聯方”鴻暉新材正是上市公司奧瑞金的全資子公司。

在該次股權轉讓僅僅兩個月之後,揚瑞有限就馬上啟動了股改,踏上了衝擊IPO的道路。在股改完成之後,鴻暉新材持有揚瑞新材176.40萬股,持股佔比仍然為4.90%,至今仍是公司第四大股東。奧瑞金借道鴻暉新材實現突擊入股揚瑞新材,是否可能是揚瑞新材借IPO之機會向主要客戶輸送利益的情況呢?監管部門應該正視。

值得玩味的是,揚瑞新材實控人陳某向鴻暉新材轉讓佔比4.9%的股份很可能是一個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如果奧瑞金及其子公司入股比例太小,IPO“利益輸送”的好處就不夠,奧瑞金加大采購的動力可能不足。而如果入股比例太大,超過5%,奧瑞金與揚瑞新材將在明面上構成法定關聯關係,在IPO審核的過程中,將毫無疑問地因此遭遇發審委的質詢。作為法定關聯方,兩者之間的所有交易都將列入關聯交易,需要詳細披露。這或許是奧瑞金和揚瑞新材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4.9%的持股佔比,對於揚瑞新材和奧瑞金來說,正好合適。

對奧瑞金的銷售突然提升71%,業績才避免下滑

疑似突擊入股的效果堪稱立竿見影。據招股書披露,從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報告期內,揚瑞新材從奧瑞金獲得的關聯銷售收入分別為5,052.81萬元、6,969.20萬元和1.19億元,2016年和2017年分別同比增長了37.93%和71.11%,2017年公司對奧瑞金的銷售收入同比增幅,提高了33.18個百分點,增速又提高了近一倍!

大家注意到2016年9月是奧瑞金通過子公司入股揚瑞新材的時間點,2016年當年,揚瑞新材對奧瑞金的銷售增長了37.93%,2017年的銷售更是繼續增長了71.11%,堪稱很給力。如果扣除對奧瑞金的銷售收入,揚瑞新材2015年到2017年的總收入將分別為1.65億元、1.72億元和1.46億元,2017年就呈現出明顯的下降態勢。很顯然,2017年的其他客戶的銷售已經陷入衰退,如果不是奧瑞金救場,揚瑞新材的收入將非常難看,估計連申請IPO的資格都沒有了。不過,針對“準關聯方”奧瑞金的銷售增長過快,又導致了揚瑞新材對奧瑞金形成了過度依賴,2017年,來自奧瑞金的銷售已經佔到揚瑞新材全部營收的45.03%,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出現隱憂,發審委員難免會關注。

那麼奧瑞金這顆大樹是否一定靠得住了?現在看來也是不一定。在報告期內該上市公司始終是揚瑞新材的第一大客戶,2017年度,公司從奧瑞金獲得的銷售收入已經增長到了1.19億元,佔當期公司營業收入之比為45.03%,離50%的紅線只有一步之遙了。同樣是2017年度,奧瑞金的第一大客戶是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紅牛),當期為奧瑞金貢獻的收入高達43.82億元,佔奧瑞金年度銷售收入之比為59.68%。眾所周知,由於紅牛品牌的持有者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絲醫保)與中國紅牛之間的合作破裂,雙方關於紅牛品牌的使用權產生糾紛。2017年7月11日,奧瑞金髮布公告,該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北京奧瑞金包裝容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奧瑞金)遭到天絲醫保起訴,由於奧瑞金當時對中國紅牛的銷售達到其總收入的60%以上,中國紅牛對奧瑞金的業務具有重大影響。由於目前天絲醫保與中國紅牛之間的訴訟尚未有明確的最終結果,因此天絲醫保與奧瑞金之間的官司處於中止訴訟狀態,一旦中國紅牛最終敗訴,那麼為中國紅牛生產紅牛小黃罐的奧瑞金,以及為小黃罐提供內外塗料的揚瑞新材必將受到波及,公司或存重大可持續經營風險。

如果奧瑞金來自中國紅牛的收入減少,那麼揚瑞新材來自奧瑞金的收入恐怕也將受到同步影響,這對於正在衝刺IPO的揚瑞新材肯定不是一個好消息。

單位用電量和用水量相互背離

作為一家以金屬包裝塗料作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在揚瑞新材塗料產品生產的核心技術中,少不了用電和用水。可是,公司在報告期內的單位用電量和單位用水量的變動趨勢卻完全相反,什麼樣的技術改進才能產生這樣的神奇效果呢?

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揚瑞新材的塗料產量合計分別為8,093.19噸、9,583.72噸和1.04萬噸,用電量分別為140.51萬度、127.48萬度和133.18萬度,單位用電量分別為173.61度/噸、133.02度/噸和127.82度/噸,單位能耗持續顯著下降,累計降幅達到26.38%,已屬不小。可是遍尋招股書的每個角落,對上述單位能耗為何會下降?卻不置一詞。此外,招股書也沒有披露在報告期內公司存在諸如搬遷、停產、生產技術升級等,對單位能耗有明顯影響的事項。為何公司單位的用電量會持續下降?倒是成了一個謎。

無獨有偶,報告期內,揚瑞新材的用水量分別為1.26萬噸、2.80萬噸和3.16萬噸,單位用水量分別為1.55、2.92和3.03,單位耗水持續顯著上升,累計漲幅達到95.48%,相當驚人!可是找遍招股書,同樣無法找到能夠解釋上述單位用水量變動的原因。這又成了另一個謎。

一般情況下,核心工藝中包含用水的製造業企業,其單位能耗和單位用水量應該整體上保持相對穩定,哪怕是出現了小幅的趨勢性變動,兩者也應保持相同或相似的變動趨勢。如揚瑞新材這般,在單位用電量和單位用水量上背道而馳且偏離巨大,並且對此沒有任何解釋的,還真是十分罕見。

產品質量涉嫌虛假陳述

在招股書中,揚瑞新材明明有“質量異議”引起的訴訟,但是卻白紙黑字地表述“亦未發生產品質量糾紛”,這不僅是好笑的事情,恐怕已經涉嫌虛假陳述了。

據招股書聲稱,“發行人建立了較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生產過程和產品檢驗過程均嚴格按照技術標準進行。報告期內發行人及其子公司未發生產品質量的行政處罰,亦未發生產品質量糾紛。”

可是,報告期各期末,揚瑞新材都有不少賬齡在兩年及兩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逾期尚未回收,而導致未能及時回款的具體原因,竟然是“質量異議”。

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各期末,揚瑞新材由於“質量異議”,導致應收賬款逾期的筆數分別為9筆、15筆和18筆,逐年升高;其中各有1 筆、2筆和2筆,是以在人民法院對簿公堂的方式,才獲得最終解決。例如,2016年,安吉新峰竹地板機械配件經營部(以下簡稱:安吉新峰),因與公司在向其銷售的累計8.83萬元粉末塗料產品上,存在著產品質量異議,最終只能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該起質量糾紛。報告期內,由“質量異議”導致的逾期高賬齡應收賬款餘額,合計分別為92.82萬元、225.66萬元和260.27萬元,持續顯著上漲,其佔當期應收賬款餘額之比分別為1.44%、2.88%和2.51%,整體上保持上漲趨勢。

雖然經過簡單調查發現,揚州市相關政府部門也許未曾向揚瑞新材出具過行政處罰決定,但是這並不表示公司的產品質量無糾紛。至少在報告期內,分別有6.09萬元、14.92萬元和14.12萬元的高賬齡逾期應收賬款是以訴訟方式解決問題的。揚瑞新材一邊與客戶打產品質量官司,一邊又自稱未曾與客戶發生質量糾紛,則可能有虛假信息披露之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