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冬用的“黃金法則”

農藥是農民朋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武器”,合理使用既殺蟲治病又為作物補充營養,反之則事倍功半,造成損失。當下正值寒冬季節,農藥使用的概率並不算大,但是較為關鍵,那麼農民朋友瞭解農藥種類多少,如何避免使用誤區,怎樣正確使用農藥就顯得尤為重要。

農藥冬用的“黃金法則”

兩大類 常用農藥的系統區分

從結構上可分成無機農藥和有機農藥:前者指由礦物原料加工製成的農藥;後者包括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菊酯類、沙蠶毒素類和特異性殺蟲劑等化學合成的農藥以及礦物油乳劑、植物性農藥和微生物農藥等用天然原料及其代謝物製成的農藥。

按照防治對象可分成:1、殺蟎劑,專門用來防治蟎類而無殺蟲、殺菌作用的藥劑,如噠蟎靈、三氯殺蟎醇等。2、殺菌劑,專用於防病而無其他防治效果的藥劑,如甲基託布津、瑞毒黴等。3、除草劑,專用於防除雜草而無其他效果的藥劑,如丁草胺、克無蹤等。4、植物生長調節劑,專用於促進或抑制植物生長和保花保果的藥劑,如乙烯利、多效唑等。

農藥冬用的“黃金法則”

三誤區 使用農藥避免涉“險灘”

誤區一:含量越高就越好。農民在選用農藥時,往往以為含量越高越好,但在實際使用中,要達到同樣的效果反而要增加有效成分的絕對用量。主要是因為沒有各種助劑加入成本低,雖然售價便宜,但影響效果,得不償失,不應提倡。

誤區二:藥效越快越好。任何一個農藥都有其作用機制,然而為了追求藥效快,不少產品通過添加隱性成份來突出產品的效果,尤其是添加禁限用農藥所帶來的安全及環境風險尤其大。

誤區三:隨意變更用量。農藥在使用過程中過量、過度、過頻都會帶來很多問題,既造成了浪費,導致病蟲害對農藥的抗性增加,還容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所以不能隨意改變用量,要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上的劑量使用。

農藥冬用的“黃金法則”

四技巧 提高冬季農藥使用效果

施藥時間選擇在晴天高溫時段。冬季氣溫較高的時段,害蟲的取食量和呼吸強度都大於平時,此時用藥可讓藥液帶入害蟲體內,有利於發揮毒殺效果。

適量增加用藥量可增強毒殺效果。可根據氣溫的高低來定量,但是不能超過常規用藥量的50%,且要嚴格按照稀釋倍數加水,不能隨意更改。

選用適宜在冬天使用的農藥。胃毒劑和觸殺劑如溴氰菊酯、辛硫磷、石硫合劑等,受溫度的影響較小,能發揮較好的殺蟲效果;而內吸劑和熏蒸劑如敵殺死、敵敵畏等農藥,低溫會明顯影響其殺蟲效果,因此選擇農藥時需要確認。

優先使用土農藥。冬季一般作物處於休眠期,抗藥性較強,因此可選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農藥來防治害蟲,既經濟又有效。

農藥冬用的“黃金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