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戰爭中被醜化到極致的主帥後來又翻案,美國版“真香”?


南北戰爭中被醜化到極致的主帥後來又翻案,美國版“真香”?

南北戰爭期間的北軍總司令麥克萊倫在美國正史上是個絕對的負面人物,被塑造成因循守舊、戰略戰術保守、畏南如虎、沒有絕對優勢就不會打,還同情奴隸主,因此屢屢放羅伯特-李一馬之人。

斯大林卻對他的觀感不低。他曾公開對美國人說:“朱可夫就是我的麥克萊倫,他總是向我要兵、要坦克、要飛機,他永遠都滿足不了,但是他也不會打敗仗。”

美國人聽了之後基本都是一肚子黑人問號,你這到底是想誇朱可夫還是高級黑啊?再怎麼說也該是拿格蘭特比啊,格蘭特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啊。

南北戰爭中被醜化到極致的主帥後來又翻案,美國版“真香”?

如果我們看一下美國文人對麥克萊倫為數不多的正面評價,再閱覽了一下南北戰爭的過程,事情就清楚了。

戰爭初期,北軍處處受挫,林肯卻急於求勝。因此林肯是換了很多任總司令,都不滿意,才任命格蘭特的。所以戰爭初期北方最艱難的時刻,格蘭特的戲份並不多。等到了格蘭特當總司令的時候,北方絕對的國力優勢卻開始逐漸體現出來。

其實這些將軍也不都是無能之輩,反而有好幾個很具有戰略眼光,只是林肯太心急,恨不得一口就把邦聯吃掉,故而反覆易帥,越換越亂。如果都是李、麥克道爾那種輕於合戰的將軍,林肯只怕真要吊死在歪脖子樹上了。

南北戰爭中被醜化到極致的主帥後來又翻案,美國版“真香”?

眾所周知,戰爭初期北軍的戰鬥力遠不如南軍,麥克萊倫對於聯邦軍的訓練還是做了不少工作的,而戰略上以立於不敗之地為主。

他一方面不斷的向林肯要錢要兵要馬,而與南軍會戰則是能避則避。因為林肯手上當時只有波托馬克軍團這一幅家當,而當時的北軍軍官也都不是羅伯特李和石牆傑克遜的對手,萬一不小心把主力葬送掉了,華盛頓只怕都保不住。

在準備非常充分,擁有了兩倍於敵的預備隊之後,麥克萊倫方才在馬里蘭的安提塔姆與羅伯特決戰,並打破了南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就是朱可夫的用兵風格。

南北戰爭中被醜化到極致的主帥後來又翻案,美國版“真香”?

很多研究拿破崙戰爭的學者對巴克萊-德-託利評價較高,而斯大林卻較為推崇庫圖佐夫(設立了蘇沃洛夫勳章和庫圖佐夫勳章),可能也不止是鼓動民族情緒的原因(託利是蘇格蘭人)。

庫圖佐夫在沙俄最艱難的時刻,奧斯特利茨、博羅季諾,都在場,比較有代表性,而託利親王此時已經被免職。引誘拿破崙進入莫斯科焦土,在塔魯蒂諾擊敗繆拉使戰爭轉折,再把法國人趕過別列津納河,這些確實都是庫圖佐夫打的。

而到了庫圖佐夫病死,託利親王再度接任之後,基本上又是摧枯拉朽的簡單活了。所以斯大林等人自然認為麥克萊倫和庫圖佐夫這種類型的將領更接近朱可夫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