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項羽自刎烏江看狹隘性格的害處

力拔山兮氣蓋世形容一代楚王項羽,可是在公元前20年的凜冽寒冬,身後縱有十萬楚軍。面對號稱百萬雄師的劉邦率領的漢軍,自刎於世。留給後人的只有深深的嘆息。

項羽為何自刎,我們還要結合當時的時局背景分析。


性格決定命運——項羽自刎烏江看狹隘性格的害處


十萬楚軍已經瀕臨糧草斷絕,蕭瑟的寒風更是將失敗的心情灑遍烏江邊。此時霸王項羽的性格和內心就表現在送給愛姬虞姬的一首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駒不是。駒不是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對四面楚歌的狀況,霸王項羽似乎忘了曾經的背水一戰。

十萬楚軍經過激戰到達烏江邊伴隨霸王的僅有身邊的數十鐵騎,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天要亡我”仍率身邊親衛衝擊漢軍,殺了個痛快淋漓。


性格決定命運——項羽自刎烏江看狹隘性格的害處


可是,此時的痛快稱為了項羽離別最後的閃耀。面對烏江亭長“江東雖小,可亦有千畝良田,數萬人口,割據一方,足以稱王”建議轉身一拒“天要亡我,渡江有何?當年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征,今日無一人生還,縱然江東父老憐我,尊我為王,我心愧疚”

此時的項羽悲觀的情緒已經佔滿了內心的所有角落,將自己的心愛的戰馬送與亭長。自刎烏江邊上。

從項羽的性格可以看到,狹隘的內心性格決定了他失去了絕處逢生的希望。

他內心的敏感讓他過於注重名譽,注重周圍人和環境的改變。最後當兄弟、愛人和戰馬都消逝而去的時候,他已經將自己判定了死刑。

現實中呢,尤其是社會的發展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家庭的關愛。離開家庭,走向學校。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學習成績。似乎成績的好壞決定孩子的好壞。

當孩子拿回成績報告單上優秀的字樣,家長總是笑盈盈的給予獎勵。成績單上稍有落差,家長就如川劇中的變臉,讓孩子備受冷落。

這樣造成孩子唯成績論英雄,甚至篡改成績。今年的某考生和家長對待高考失利,這位考生面對不如意的成績只能依靠謊言來完善,而家長也已經適應了孩子的謊言。讓孩子的狹隘世界觀和內心性格造成了苦果。任明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