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成分表的秘密

2010年以前,化妆品和护肤品的外包装上不用标注成分,我们看到的成分表大都是“XX因子、XXX提取物、XX活性物”,大家完全不知道自己用的产品含有什么,功效全凭广告。

护肤品成分表的秘密

后来,随着“成分党”在世界范围的流行,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护肤品的成分表。

那么,成分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

毫无疑问,成分表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告诉我们产品的具体功能和特性,我们可以根据核心成分,大致判断产品的功效。比如宣传祛痘的护肤品,它的成分表中肯定会有消炎、杀菌、控油的成分,如果没有,那祛痘效果又是怎么实现的呢?除了添加了像激素、抗生素等这些违禁成分,我暂时还想不到别的原因。或者它根本就没有祛痘的功能。

护肤品成分表的秘密

按照国家对化妆品的管理规定,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清楚标注产品的“全成分表”,添加量大于1%的成分,必须按照添加量,由大到小排序,而低于1%的成分,则可以自由排序。

大部分护肤品排在第一位的成分往往是水,因为护肤品无论有多少成分组成,最重要的仍然是水。所以,如果一款产品,成分表前几位都是一些“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等,那这款护肤品,要么商家有意将成分表顺序打乱,要么就是这个产品本身就可能有问题。

护肤品成分表的秘密

以大家熟知的“大宝”为例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成分都是按照含量多少和浓度高低排序的呢?

并不是!

虽然大部分成分的含量我们可以通过排序来判断,但在护肤品中,含量1%以下的成分,商家是可以自由排序的。

此外,还有些成分,国家规定它的最大添加量不能高于1%,常见的像:视黄醇(A醇)、寡肽-1(EGF)、玻尿酸(透明质酸)等。所以,即便某款护肤品的主要宣传成分/功效是这些,在成分排序表中,它们也不会出现在前几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