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取代二王地位的當代書法家呢

有人這樣問我,說,你看二田如何呢?被他這麼一問,我的媽呀,還有能夠取代二王的書法家,而且還是二田嗎?,這是不是得問問二田,他們可能是最有權威回答這個問題的權威。

我真不知道他如何有這樣的豐滿的想象力提問這樣的問題。

不過,這也涉及書法,為什麼一直以來是尚古而不是尚今的問題,所以,我還是樂意認真回答一下。

二田是不錯的書法家,在我們今天看來,也很難輕輕鬆鬆達到他們的書法水平的,但是,要說取代二王,那就可笑了。

為什麼這樣說?

第一,二田本領再大,他們的書法還是楷書系統。而這個系統,已經創造了1600多年,就從統一使用楷書為標準書體的唐代算起,楷書也已經將近1400年曆史了。

誰是取代二王地位的當代書法家呢

這1400多年的書法歷史上,就沒有產生過一個取代二王的書法家,不但沒有,而且書法的最高境界反而是學習二王,迴歸二王,而不是後代書法家。

作為學習二王最偉大的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在元代就是地地道道首屈一指的楷書大師,趙孟頫取代二王了嗎?沒有嘛!

在書法發展的歷史上,明代和清代是楷書使用最成熟的時代,從明清時代開始,國家確立的楷書大師,只有四位,分別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

在這四大楷書大師裡,居然沒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這說明歐、顏、柳、趙取代二王了嗎?

誰是取代二王地位的當代書法家呢

沒有!不但事實上沒有,理論上也沒有!

楷書發展到今天,可以說,誰也取代不了二王的地位,歐、顏、柳、趙取代不了,二田就更沒有任何希望了。

畢竟,二田沒有開宗立派創造出一種新楷書,供現代人共同使用,也沒有共同使用二田楷書的必要性啊。

誰是取代二王地位的當代書法家呢

所以,從傳播學來說不可能,從美學來說也沒有可能。

書法是需要傳播的,所謂傳播不是像二田這樣,在網絡上有幾百萬學徒,他是導師和領袖就叫傳播。

書法傳播必須符合幾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社會化的使用價值

二田的書法使用價值肯定存在,但是社會化的條件幾乎為零。

為什麼這個樣說?因為“社會化”使用,就意味著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強制性。

誰是取代二王地位的當代書法家呢

古代歐、顏、柳、趙四大家的楷書,因為屬於科舉制度的規定楷書,你不用歐、顏、柳、趙,而是其他書法參加科舉考試,你的試卷就會扣分。所以,這就是強制性和社會化並行的作用。

你想想,二田有這個條件嗎?所以,我說,二田書法的社會化使用條件幾乎為零。

第二個條件是“代傳性

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承傳性。歷史上的書法家,能夠具有“代傳性”的書法家是非常少的,幾千年還不到10人,從可替代性來說,二田也被諸多同一性書法可替代了,比如,我們的書法宗法是歐陽詢還是二田?所以,很難有代傳性。

如果沒有代傳性,你怎麼實現取代性?

誰是取代二王地位的當代書法家呢

人家一代又一代是二王,你就不一定了,這一代學二田,下一代就不一定了,第三代、第四代就更不可能了。這就是說,不是你取代二王,而是二王取代你。

最後我們說說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性性選擇問題。

中國已經沒有新書法互相取代的歷史條件了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過書法使用價值的“取代性”歷史演變。

比如說,隸書取代了篆書,楷書取代了隸書。

所謂“取代”,就是退出官方認可的實用地位。

但是,楷書以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書法互相取代的歷史性演變。這就是說,中國書法的演變已經完全完成演變使命了,所以,書法演變已經沒有任何可能性了。

誰是取代二王地位的當代書法家呢

除非像一些人說的,漢字也拼音化。如果是那樣,那才叫取代,否則,誰敢取代漢字?

誰能取代二王書法?因為二王就是楷書的演變成熟的集大成者。像歐、顏、柳、趙,二田,只是二王的徒子徒孫。

我們會世世代代繼承和發揚二王書法的,而不會是二田書法。

因為,二田也是學習歐陽詢的一個徒子徒孫。

所以,書法歷來就是尚古而不是尚今,這是書法的體制決定的,與科學社會生產力發展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