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這句話真沒開玩笑,也不是謙卑

李鴻章是說己是個裱糊匠而不是畫家,這是非常生動的的概括,非常深刻總結。這不是自卑,也不是開玩笑,而是清醒的自信。

我給大家普及一下什麼叫“裱糊匠”。

古代有一個職業,專門是裝裱書畫作品,或者用紙裝飾居室的人。這些人,哪裡破舊了,就裝裱一新,所以,生意還可以,起碼也算是餓不死的一個職業。

李鴻章這句話真沒開玩笑,也不是謙卑

由於這個職業的社會地位比較低,大部分人都是沒有文化的勞動者。他們手下裝裱了無數精美的古今書畫作品,但是,不能創作書畫作品。只能裝裱,或者修修補補。

李鴻章把自己比喻為大清朝的“裱糊匠”,那是說的非常精彩的。

李鴻章這句話真沒開玩笑,也不是謙卑
李鴻章的書法對聯。他的“過海收帆”真值得玩味。

李鴻章,真的就是大清朝的一個裱糊匠,他努力了,甚至鞠躬盡瘁了,但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李鴻章說了這麼一段話: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

李鴻章這句話真沒開玩笑,也不是謙卑
李鴻章書陸游《冬夜示子聿》。這是一個務實政治家與詩人的溝通。

如一間破屋子,由裱糊匠東貼西補,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裱糊,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風小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等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本人無意批評清朝的皇帝不給力不作為,清朝的大臣目光短淺愚昧無知。

但是,在風雨飄搖的晚清,能夠從一個沒有任何現代化產生手段和國防手段的國家,多多少少有一些睜眼看世界,積極學習西方的巨人,李鴻章應該是一個巨人了。

他被西方稱讚為“東方的卑斯麥”,足見他在當時國際上的影響。

但是,清王朝晚年的風氣,早已腐敗不堪,愚昧落後都是小事。

目光短淺的各種政治勢力,還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睡夢之中。

所以,像李鴻章這樣大刀闊斧改革開放的新政,根本得不到從上至下的理解和支持。

就是辦個電話局,都要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堅持。沒有李鴻章的堅持,清朝還不能有電話都一點不奇怪。

李鴻章這句話真沒開玩笑,也不是謙卑
李鴻章的書法對聯。“裱糊匠”的精神不失。

李鴻章一生,正如自己敘述,為大清朝真的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但是無補於還是一個被推翻王朝的命運。

所以,有時候,你真的改變不了世界,這不是你不行,而是那個時代不行了。李鴻章盡力了,也看透了,所以,最終,他沒有像袁世凱那樣主宰清王朝的命運,畢竟,他的看透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他這個所謂自卑的“裱糊匠”,雖然沒有成功,起碼給後來的清王朝大臣,例如袁世凱,也給了一筆此路不通的遺產 。

李鴻章把自己比喻成一個“裱糊匠”,是因為他沒有能力推倒重建一個新的大廈,而且感慨此路不通。

中國近代之所以要革命,因為,這個大廈是基礎已經徹底沒救了。

所有的裱糊匠,無論如何裝飾,都不能改變風燭殘年的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