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園裡的全職媽媽

咪是我的鄰居,是我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

作為素人的我觀察另一個素人,然後講一個故事給你聽。

咪的故事與上一期音樂人SIG一樣,都屬於非虛構寫作。

通過他人照見自己,繼續前行。

看完視頻

看問答

Q:你現在心中對職場狀態還向往嗎?如果有,最吸引你的點是?如果沒有,請想個吐槽“職場狀態”的詞兒。

A:目前沒有嚮往。吐槽的詞:苦逼、戲精。

Q:最滿意自己身體的哪一部分?

A:非要說一個的話,那就是胸部,餵養了我閨女直到兩歲,她現在五歲了還非常喜愛!

Q:請在這裡留下對笑笑(女兒)的一個希冀,或許多年後她會看到。

A:希望長大後的你,依然如你的名字一樣,愛笑、開心的笑。我和爸爸會在成長路上給你足夠多的愛和勇氣。另外,管住嘴巴,長點心動動腦。

Q:請對你丈夫說一句情話吧

A:哈,認識十幾年來,貌似沒有正式說過一句肉麻的情話,非要說的話那就是:辛苦了,請繼續努力下去。

Q:你最近拆的一個包裹是什麼?

A:給孩子買的換季衣物和家裡日用品。

Q: 每個月花在自己身上大概有多少錢?

A:不固定,隨用隨花,沒有具體算過。

Q:對你好朋友最想說的話是?

A:感恩遇見,謝謝陪伴。

Q:你目前最想解決關於自己的一個困擾是什麼?

A:懶惰!難道提前進入老年人生活狀態了?

Q:對五年後的自己說點什麼吧

A:嘿!你終於把愛好做成事業了!咦?你也努力活成老妖精啦!哈哈哈哈。

Q: 願意的話問我一個問題吧

A: 生活裡有沒有要你焦慮的事兒?如果有,怎樣去破解?

滿

「 今天早晨笑笑太給面兒了,起床竟然沒墨跡。」咪略帶滿意的和我說。每天早晨7點叫醒睡夢中的女兒,照顧她完成出門前的所有準備,是咪一天的開始。做全職媽媽五年之後,她無意中成了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女兒喝完一杯溫水後,咪給她的防霾口罩調了調鬆緊。穿鞋出門的瞬間,鬧鐘叮叮噹噹又響了起來。她們推著沉重的電動車下樓時,後輪總在轉彎的時候卡在拐角處,她都能很輕鬆地把車擺正。

在幼兒園門口和女兒揮手告別後,她腳步輕快地回到停車處拉了拉電動車上的防風罩。抬眼笑著和我說「走,去菜市場!」坐在笑笑夏天坐電動車的位置,我從攝像頭裡看到自己在咧著嘴笑。

在咪家做客的多半天裡,她充分展露了對廚房重地的掌控藝術。用10分鐘做了頓營養均衡的早餐,用40分鐘做出了葷素搭配且非常可口的午餐。

望春園裡的全職媽媽

「管好家裡人的胃,是我最樂意做的事兒。一點兒都不會覺得累啊,麻煩啊什麼的」咪樂呵呵地說。沒錯兒,咪的女兒從小就是那種乖坐桌前,等飯上桌的孩子。只這一點,就能羨慕壞那些家有挑食寶寶的媽媽們。

緊張輕鬆

十年前河北人咪和一個山西男人談起了戀愛、之後順理成章地結了婚。「我們認識的時候住地下室,我那時候已經在工作了,他還在上研究生。但從沒花過我的錢!」咪在電話那頭哈哈哈地笑了起來。

咪的丈夫目前在北京某研究所下屬單位擔任工程師一職,我與他的幾次短暫碰面,得到的僅是他的微笑與打招呼。「我姑父說,以後再也不來我家了。就因為上次來我家,我老公都不怎麼和人家聊天兒,打完招呼就自己趴桌子上學習去了」咪聽完我對他丈夫的初始印象後,她這樣回答我。一個70後尾巴的男人每晚都要伏案學習的習慣,或許是在為他們的小家燃起另一個希望。

「白天笑笑上幼兒園後和晚上他們父女倆睡了以後的時間,是我的。」重音落在了是我的這三個字上。在手洗女兒貼身衣物的咪說。「晚上我會躺成橫七豎八的樣子追劇看小鮮肉,白天做家務的時候常常在蜻蜓FM聽高曉松的節目。」她順勢把手機聲音開大,丟進穿在身上的淡綠色圍裙兜裡。

咪每年都會抽幾天帶著女兒從北五環跑到二環裡的一家牙科醫院做檢查、治療。咪輕輕地皺著眉說「不是我有多矯情,是笑笑總會牙疼,還經常疼得睡不著覺。可能是和吃的種類多有關係,可我從來不給她準備零食的呀。」

每一個目睹孩子被病痛困擾的媽媽都容易緊張。在我給咪打電話詢問他們兩口子相識之初的細節時,咪和我提到「笑笑今天早起有些咳嗽,就又沒讓她幼兒園。我看今天天兒挺好的,就帶著她在小區裡玩一會兒。」又沒上幼兒園,是我常聽到咪說的話。她是那種可以幫著孩子請假翹課的媽媽,我認為她心底很認同自己這一做法。

成為全職媽媽是咪的選擇,13年生完孩子後她沒有返回原來的公關公司。對此,咪的丈夫很寬容。「在我們家我是不負責收衣服和洗碗的,他每天下班洗乾淨手,馬上就會做這兩件事情」她輕鬆地說。

這些年下來,他們生活的平淡而有計劃。女兒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很幸運地進入一家公立幼兒園。這對他們來說,算是一件喜事。「我們還在北戴河玩兒呢,幼兒園就給我打電話通知面試了。全小區就錄取了笑笑一個人。多虧陽陽媽在最後一天報名截止的時候提醒我去報名啊」說起女兒能進入公立幼兒園,咪有些慶幸。

「我家每個月看不見的支出將近7000塊、包括我和孩子的商業保險、房貸、入托費,這是不算日常開銷的。我平時也不管錢,這些都是笑笑爸在打理和計劃。」咪說這些的時候撥了撥頭髮。

在北京生活的外地人子女,能進入公立幼兒園,是可以為家庭省去一大筆開銷的。一個普通私立幼兒園每月小一萬的學費,比三四線城市公務員的月工資還要高。在我認識的10多個媽媽當中,只有2個家庭的孩子在上公立幼兒園。

望春園裡的全職媽媽

交友生態

「在鄰居中你有那種以前關係很好,後來涼了的朋友嗎?」當我問咪這個問題時,她迅速回答「 當然有了!」然後哈哈哈地仰頭笑了起來。

人與人會因同好相聚,然後因為各種交往不順、管理不好情緒而分開。 「我當時也有錯,怎麼能把女兒交給她幫忙照看,自己去拿快遞呢。她也有孩子要照顧,飯點也要回家做飯的啊。」

對於曾經一位很交好的媽媽朋友將咪一歲多的女兒轉交給另一位熟人臨時照看就離開的這件事,咪在回覆我時聲音提高了一些。「後來我們互刪了微信!不過現在又加回來了。但關係遠不如從前,基本就是點頭之交了」。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她心底的小落寞。

小區裡的年輕媽媽們是這樣的,做完月子遛娃時會自然地聚在一起。剛開始分享著養育新生命的焦灼和喜悅,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媽媽們彼此熟悉各家的小秘密後,都會在背地裡談論。各家的收入狀況、房與車的迭代,工作或事業都會成為話題。

「其實,咱倆現在也不算熟吧?嘿嘿,我以前會想,你總冷酷個什麼勁兒啊。但後來稍微熟悉了以後發現你還挺好相處的。以前的感覺是誤解呢。」咪對與她同樣是鄰居的我這樣說道。對此,我只好報以大笑。

人有時會拿社恐做冷漠的擋箭牌,說白了,只是不肯輕易放下自在,嘗試突破與另一個人心靈之間的防禦壁壘,更別提一個家庭與另一個家庭。

於是,一種看似更開放的心態會這樣指引媽媽們——只要孩子們在一起能開心的玩樂,成年人的交情?不重要!

大家彼此相識的起源只是因為另一個生命,附加更多的情感屬性,於人於已都累。

出路食物

咪對廚房和食材的掌控力可以說是有天賦的,每個家庭當中總會有人來承擔這個角色。是她,或許也是他。如果我列舉一下咪在閒暇之餘分享給我她做的食物,大概四雙手都數不過來。

「我對你親手做的涼皮和餛飩真是佩服死了,單做涼皮就是個耗時耗力的事情啊!還有,你的餛飩怎麼不繼續做了呢?」當我很正式地問咪時,她說「在菜市場賣餛飩皮的那兩口子回安徽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他們家的薄皮才是我理想中的樣子。不過,我的餛飩餡估計是按照餃子的分量來準備的吧,太多了,成本自然也降不下來。」

望春園裡的全職媽媽

望春園裡的全職媽媽

望春園裡的全職媽媽

咪的食物記錄

去年11月份的一個大風天裡,咪送給我兩盒自己包的餛飩,還說想試著在小區媽媽群裡售賣,後來因為諸多原因實施了一兩個月就停止了。

對這件事,咪的丈夫很看的開「只要她自己玩兒的開心就行啊,隨時開始,隨時結束,又有什麼問題?」當一個全職媽媽想要抽離既定的生活狀態時,恐怕都要經歷一些陣痛。而這,需要時間、勇氣和支持。

按照慣例,請咪推薦並且帶我們去一家她常常會回頭去吃的館子時,她歪頭想了想說「那肯定是羊蠍子呀!那會兒生完笑笑,不方便出門,總會讓我老公給打包回來吃。現在幾乎是每個月都想去吃一下。」

你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兒關於食物的執念。和館子的咖位、價格都無關。我想,這大概是和慰藉有關。

這篇推送本來想就這麼結束的,但在與咪的問答中有一題是她問我的「 生活裡有沒有需要你焦慮的事兒?如果有怎樣去破解?」

那我來回答一下:生活中其實沒有什麼值得焦慮的事兒了,孩子們會自己長大。但我又開始重新追求自我價值了,破解的辦法只能是不斷嘗試,希望以後總能寫出好故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