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萬人傷亡的美日硫磺島血戰,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思考?

近4萬人傷亡的美日硫磺島血戰,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思考?

西太平洋上,有一處小島,名叫硫磺島,屬於日本火山群島之一。因島上覆蓋一層火山噴發形成的硫磺而得名。因戰略位置極其重要,1945年2月,美日曾在此開展一場血腥爭奪,歷經一個多月,雙方都付出了近兩萬人的傷亡,成為二戰期間美軍最噩夢的一場島嶼爭奪戰。

近4萬人傷亡的美日硫磺島血戰,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思考?

硫磺島圖片

戰略要地爭奪

硫磺島沒有金礦,沒有石油,甚至沒有任何自然資源可言,對於無利不起早的美國佬來說,是什麼促使他們下定決心攻佔硫磺島呢?當然是硫磺島的戰略位置,美國陸軍航空兵第21航空隊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將說過,沒有硫磺島作為戰略支撐,他們根本完不成對東京大本營的轟炸。同樣,為了保護日本本土不被戰爭襲擾,日本派了2萬多人的陸軍師團,來守護這個不足20平方公里的小島,對於1945年左右,兵員奇缺的日軍來說,已經是押下了最大的籌碼。所以說,當雙方都看清了局勢的關鍵,把賭注押在同一個地方,一場“梭哈”式的毀滅搏殺就根本無法避免。

近4萬人傷亡的美日硫磺島血戰,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思考?

硫磺島戰場場景

絕對實力對抗

美軍參戰人數約6萬人,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日軍守島人數約2.3萬人,飛機30餘架,無數堅固堡壘,淡水食品儲備足夠堅持兩個半月。看似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美軍完全可以輕鬆取勝,其實不然。美軍原本5天就打算結束的戰爭,打了一個多月。這與美軍初期的戰略預判失誤有很大關係 ,初期盲目樂觀,登陸艦船一擁而上,遭到重炮轟擊後措手不及,手忙腳亂,沒有應對之策。沒有想到日軍有如此強大的火力部署,火力偵察失誤,情報工作失誤。日本是一個島國,大家都知道二戰期間,他的海軍曾一度是全世界最強大的,但是還有一點不能忽略,他們陸軍在島嶼防禦方面也很擅長,就好像世界上有的軍隊擅長山地作戰,有的軍隊擅長機械化突襲一樣,美軍“以己之短,攻彼之長”,自然沒有辦法收到預期的效果。

近4萬人傷亡的美日硫磺島血戰,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思考?

硫磺島戰場場景

戰場毀傷評估

戰爭初期,美軍出動飛機2700餘架次,投擲炸彈6800餘噸,發射大口徑艦炮炮彈2萬餘發,但是面對日軍經營了四年之久的硫磺島,防禦工事異常堅固,密集炮火轟炸效果十分有限。反而是自己的炮艇被擊沉9艘,擊傷3艘。這是美軍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軍政高層大為震驚,異常惱怒。戰爭後期,美軍除了艦炮火力外,護航航母的艦載機也全力出擊,短短時間就向硫磺島傾瀉了炮彈、炸彈24000餘噸,平均每平方公里島礁上多達1200噸,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最終在登島爭奪戰中,美軍屢屢陷入日軍交叉火網,造成慘重損失。戰鬥部隊傷亡高達50%以上,有經驗的連、排長和軍士長傷亡殆盡。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強大的空襲在城市、平原或者沙漠地方來說,也許效果很明顯,但是面對山地、島嶼,堅固的地下工事,收效甚微,這種理論在後來的多次戰爭中也得到了驗證。

近4萬人傷亡的美日硫磺島血戰,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思考?

硫磺島戰場場景

因此,無論時代發展到什麼時候,無論戰爭的形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戰爭勝負的主要決定因素依然是人,毛主席說過,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想當年,我們“小米加步槍”,不但打垮了“氣勢洶洶”的小日本,而且打跑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當然,我們決不能放鬆對武器裝備的發展,因為裝備是戰爭勝負的重要保障。你認為小編說得對嗎?歡迎留言討論!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