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的節氣來了,除了多穿衣服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陸游有首詩寫到:

晡後氣殊濁,黃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過,便覺小寒生。

這幾天福清雖然沒下雨

但是看著大家衣服越來越厚

我們也能感受到最冷的節氣也已經到來了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小寒

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

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

標誌著冬季時節的正式開始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85°

現在跟著小編來看看小寒的一些典故習俗吧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小寒的三候指的是什麼

一候雁北鄉: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二候鵲始巢: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三候雉始鴝:“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小寒為什麼會是最冷的

小寒帶著一個小字看似不經意,其實寒冷尤甚。

上一個節氣“冬至”,地面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但土壤深層還有一些熱量可以向上散發,所以並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到了小寒,土壤深層的熱量散失到了最底點,儘管白天稍長,太陽的光、熱略有增加,但實際這是最入不敷出的時期,於是成為全年最冷的時節。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俗話說“小寒勝大寒,最冷在三九”。何為“三九”?每九天為一個“九”,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第三個九天為“三九”依次類推。而小寒的時間恰巧在二九的第六天,所以也是寒冷最盛的時節。《全宋詞》中有無名氏的詞句“小寒時節,正同雲暮慘,勁風朝烈”,正是寫小寒之冷。

為何古人要在小寒後加一個大寒?

既然小寒更冷,古人為什麼要在小寒後又加一個大寒,而不是倒過來排列呢?

原來,中國傳統文化特別講“物極必反”,認為寒暑交替的“天道”是寒冷之後迅速回暖,如果先大寒後小寒,從字面上就找不到最冷後“回暖”的感覺了,所以把大寒放後面,讓大寒後迅速回歸立春,這才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

小寒的民俗

到了小寒,北方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南方大部分地區也是霜雪交侵,冷透肌骨。這時的農事活動,北方可以積肥造肥、興修水利,南方則需澆好凍水、培土施肥以使農作物安全越冬。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進入小寒,時間也開始靠近年關,年味也越來越濃。按各地習俗,有的開始忙活著用巧手剪出漂亮喜慶的窗花,就等遠方的孩子回家貼上;有的開始忙活著備年貨,殺年豬,今天這家吃飯,明天那家吃飯;集市上開始出現年畫、彩燈、香燭、鞭炮等年味十足的貨品。

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這麼冷的節氣,吃點兒熱乎的、喝點兒暖身的之外,還有“畫圖數九”的習俗可別忘了。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從元代就已開始,從皇宮到民間都時興的“九九消寒圖”,有銅錢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蘆形等多種。一般這麼玩:冬至之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梳妝之時,每天用胭脂塗滿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塗滿,原本雪白的梅花盡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在故宮養心殿後殿,掛有一幅圖,上書“管城春滿”,下面如九宮格一般,從右到左,寫有九個雙鉤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個字(繁體字)都是九筆。讀起來詩不詩、詞不詞,如果不懂民俗,可能會一頭霧水。

小寒時節各地的飲食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陝西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南京人會煮菜飯吃,廣州人吃糯米粉,天津人則會吃黃牙菜。雖然各地吃的不盡相同,但渴望團聚的心都是一樣的。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小寒的一些養生常識

而到了小寒,一定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頭部。頭部是人體的中樞神經所在,全身陽氣需要彙集到頭部,所以要十分注意頭部的保護。外出戴帽子,多喝溫水,適當吃一些滋補的食物,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有機會也要適當鍛鍊,增強體質。可做一些伸張運動、下蹲或者戶外慢跑。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小寒來了

春節還會遠麼

溫暖的日子也即將到來

朋友們新買的厚衣服可要好好拿出來穿了

不然就沒機會啦

最冷的节气来了,除了多穿衣服这些典故也要知道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