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這座歷史悠久的橋,行走其上彷彿在鋼琴上跳躍~

福清这座历史悠久的桥,行走其上仿佛在钢琴上跳跃~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大名鼎鼎的話

世界上本來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而世界上本來也沒有橋的

路不通的地方多了

自然也就有了橋

我們福清作為著名的僑鄉

福清人天生就有走南闖北的心

自然就搭建了許多橋

接下就給大家介紹福清一處古橋

福清这座历史悠久的桥,行走其上仿佛在钢琴上跳跃~

東張琴橋

福清这座历史悠久的桥,行走其上仿佛在钢琴上跳跃~

這座橋位於福清龍江的上游,東張鎮香山村石坑自然村。

約70米,由108個石墩組成設計簡易科學。這些的石墩面積約40平方釐米,相互間隔跟露出水面的長度均在30~40釐米左右,村民挑著籮筐可以輕鬆在橋上行走;在橋每隔3~5米左右的地方就多出一個方形石塊。據村民介紹,原來在石橋的橋頭有一尊石雕彌勒造像,於“文革”期間被毀壞。

這座橋遠遠看去像一顆顆馬的牙齒散落在緩緩的溪面上,所以當地人都叫它“馬齒橋”,橋上部呈長方形,排列規整,遠遠望去,像鋼琴的琴鍵,考古人員稱它為“琴橋”。而多出的方形石塊被稱作“避石墩”,是用於來往行人避讓的。馬齒橋風格樸素,一塊塊石頭獨自豎立溪水中,溪水從石間流淌。

福清这座历史悠久的桥,行走其上仿佛在钢琴上跳跃~

這座橋歷史悠久,連村裡九十幾歲的老依伯都說不清它的來歷。先前福清市博物館專門前去考究,推測它是最原始形態的橋樑,極可能是在明清年間甚至更早時期建造的。

據村裡的老一輩居民介紹說,古時候兩個人挑著扁擔相向而行,其中一人就要走到避石墩上讓對方先過,這座橋就有10多個避石墩。50年前,過橋的人多,石面被踩得很光滑,村裡還請人重新打磨做糙,避免村民滑倒。而現在,村民都外遷了,就很少有人過橋。

別看現在琴橋上行人稀少,當年可是古驛道重要的一部分。明清時候這條古道從莆田大洋鄉經福清東張古鎮,通往福清城關,而馬齒橋向西翻過兩座山就是南少林寺遺址,向東200米就是石碼頭。當年宋窯瓷器就是從碼頭向外運輸的,下游不遠處就是已淹沒在水底的東張古鎮。

福清这座历史悠久的桥,行走其上仿佛在钢琴上跳跃~

馬齒橋也稱“碇步橋”。“碇步橋”是橋樑的雛形,是最原始形態的橋樑,一般出現在河流的下游和淺灘地帶。它的發現填補了福清該類橋型的空白,對於研究古代的交通史和橋樑的建造工藝,都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為止發現的同類型的碇步橋中,其規模在全省居第二,在福州地區排第一。

● ● ●

看著河水緩緩順著石墩流去

想必一步步走在上面心情應該非常愉悅

還可以想象著自己在彈鋼琴

朋友們有空一定要過去體驗一下哦

福清这座历史悠久的桥,行走其上仿佛在钢琴上跳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