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聽說5G要革我的命,我們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時鐘指向了2018年11月下旬,全球關於5G的討論一浪高過一浪。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對移動通信網絡的定位走向有著清晰的認識。

過去幾十年,通信經歷了從傳送文本到語音,圖像,視頻,再到虛擬現實的跨越式的發展。追求極致體驗,是通信的不斷髮展的源動力。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在給用戶帶來高帶寬極致體驗的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各行各業。與4G相比,5G能帶來10倍的體驗提升,在用戶體驗方面滿足普通消費者對虛擬現實超高清的網絡需求,進一步帶動消費升級,又能夠滿足自動製造等各行業的應用需求,支撐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毫無疑問,5G是移動通信技術演進的方向,是移動通信的未來,但是我們該如何迎接5G才是最佳的姿勢呢?是馬上拋下手中的一切擁抱5G,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步步為贏呢?說得直白一些,就是為當下的移動互聯網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的4G,我們當下該如何面對?需要馬上將4G打入冷宮嗎?

4G:听说5G要革我的命,我们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5G與垂直行業的聯姻是一場馬拉松,前戲要做足

移動通信從1G、2G、3G和4G,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全網都是一個標準化的服務品質,一開始是話音,後來有了短信,再後來有了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需求一開始就是打電話,發短信,後來又加上了移動上網。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隻要標準確立,運營商只管放號開通,不會出現甲用戶的正常服務標準與乙用戶的不一樣的問題。這種標準化服務有一個特點就是,運營商只要按標準採購了設備,建成網絡,推出服務,就可以進行滾雪球式地擴大客戶範圍,如同麥當勞肯德基在全國、甚至全球都是一個標準進行工業化大生產。而到了5G時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3GPP為5G定義了eMBB(增強移動寬帶)、URLLC(低時延高可靠通信)、mMTC(海量大連接)三大場景。其中,增強移動寬帶可以理解為是4G在帶寬和速率上的繼續升級,基本上還可以沿用一些過去的發展模式。而低時延高可靠通信和海量大連接基本上就是比較新的應用領域了。不難看出,5G從自身定位上已經考慮到了信息通信業向深度和廣度進軍的問題。

另一方面,全球通信業都在尋找未來的發展空間。例如目前我國移動電話普及率早已超過100%,行業的增長曲線已到達拐點,通信業坐享人口紅利、從業者相安無事各自增長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若不能及早拓展新的增長空間,運營商就只能在存量市場中搏殺。

從2018年開始,業界已經逐漸達成共識,就是未來5G的成功必須依賴於5G與各個垂直行業的聯姻。在業務方面,5G通過技術創新和新增頻譜,支持移動寬帶增強、高可靠低時延、低功耗大連接等多種場景,支持豐富的應用以及商業模式。只有這樣逐漸打開了行業的大門,匯入社會的經絡,為國民經濟起到助推潤滑,甚至"點石成金"的作用,5G才算是真正的大成功,這或許就是業界常說的"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的內涵所在。但是這種5G與各個垂直行業的聯姻,絕不是一撮而就的,是一個慢慢了解,慢慢適應,慢慢到達高潮的過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們要有一個足夠的思想準備。

另一方面,通信技術與垂直行業的融合,並不是從5G才開始的,需要從今天開始行動並不斷摸索與積累經驗。因此我們不能坐等5G成熟再與垂直行業融合,而是應該“當下行動”。隨著我國物聯網時代到來,隨著垂直行業數字化熱情高漲,我國應該在現有時間窗率先抓住數字化的大好機會,在4G產業上持續做好產業引領,繼續強化4G網絡深度覆蓋與體驗提升,繼續探索4G與垂直產業融合,探索移動物聯網發展新思路、新模式與新服務,帶動智慧抄表,智能停車,平安城市,清潔城市,共享單車,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等層出不窮的產業融合發展。正如業內人士所言,5G與垂直行業的聯姻是一場馬拉松,前戲要做足,這個前戲就是靠4G來進行。

這樣,在5G來臨之前,我們就在4G產業上積極探索,等到5G商用開始之後,直接將網絡管道替換為5G,將大大縮短5G大繁榮的等待時間。

4G:听说5G要革我的命,我们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高低搭配、取長補短,才是部署5G的正確姿勢

目前,中國為5G劃分的頻譜在3.5GHz以及4.8GHz附近,相比於2/3/4G頻譜,這段頻譜頻率更高,穿透性更差,同時5G建成一張連續優質體驗的網絡需要建設比以往更多的站點以及更長的建設週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4G的覆蓋要好於5G。4G網絡可以提供優質的高清語音體驗,更好地解決室內等深度覆蓋場景的用戶體驗,不斷完善4G VoLTE體驗是5G IP化語音成熟之前的重要工作,還可以加速800M、900M黃金頻譜的重耕。另外,對於商場、樓宇等流量高地,5G頻譜高穿透差的特點決定了傳統的室外站點覆蓋室內的方案將難以奏效,在室內部署高容量的數字化室分已經成為業界普遍認同的解決5G室內覆蓋和容量的關鍵手段,同時優質低頻的4G網絡始終是室內覆蓋的重要補充方案。

4G除了可以作為面向5G的全業務基礎網,還可以與5G協同組網,幫助5G擴充容量和覆蓋。5G網絡更加依賴全雲化的基礎設施,運營商也正在經歷大力建設數據中心的發展階段。如果運營商初期投資有限或雲化基礎設施建設節奏無法匹配5G商用需求,可以考慮先在重點區域部署5G基站,並且利用升級後的4G核心網為5G基站提供服務,這樣用戶的手機平時駐留在優質的4G網絡上,在移動性以及語音業務上需要有更好的體驗、需要傳輸大量數據時再激活5G小區,此時手機可以享受4G和5G同時服務,即所謂的非獨立組網。這種4G和5G協同組網方式可以降低5G初期投資成本,並且保證了5G在形成連續覆蓋之前,用戶可以得到更好的移動性體驗。

因此,無論5G發展是採用非獨立組網模式,還是獨立組網模式,一張覆蓋完善、性能優藝的4G網絡都是不可或缺的,5G與4G的高低搭配、取長補短,才是部署5G的正確姿勢。

4G剛剛步入壯年,還可以持續發光發熱10年以上

回顧過去,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生命週期,都要經歷逐步試驗、快速滲透、逐步成熟、平穩發展、逐步退網幾個階段。

近10年間,我國實現了4G的跨越式發展,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全國4G用戶超過11億,4G已經進入成熟期。4G網絡成熟穩定、覆蓋全面深入,已經可以滿足相當一部分應用或業務的需求,保證用戶的業務體驗。從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和保證用戶業務服務體驗最佳的角度出發,並非所有業務都需要運行在5G網絡上。

從全球來看,不少國家和地區還停留在2G\3G需要補盲,4G剛剛或醞釀起步階段。即便是例如我國這樣4G已經高度覆蓋的國家,也有著利用5G技術創新成果來反哺4G網絡的新市場空間。

4G網絡受益於提前引入的5G技術,將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大大提升,縮短了4G與5G之間的鴻溝。比如3D MIMO以及4T4R,通過多天線技術將現網容量進一步提升約5倍,完全可以滿足未來幾年容量需求,並且還可以演進成為5G網絡的一部分。這也是全球領先運營商普遍接受的4G網絡發展技術理念,目前全球已經部署了超萬個3D MIMO站點。

結合以上幾點,預計4G還有10到15年甚至更長的生命週期。當前對4G繼續擴容,繼續擴大4G的全球覆蓋區域,持續優化和提升4G網絡的質量和容量,被認為是能夠滿足當前主流業務的最具性價比的投資方向。

所以我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即使5G來了,4G也不會被淘汰,4G還有很長的生命週期,4G長期和5G網絡共存,協同發展,才能給用戶最好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