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独立为小米撕掉性价比标签?高端市场这条路小米还要走多久?

从小米"note"系列到"MIX"系列,小米冲击高端手机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但"虎头蛇尾"式的产品迭代成了其一大心病——初代产品的惊艳拿下市场好评后,迭代产品始终难以达到受众较高的期望值,到最后难免又被贴上"性价比"的标签。现在看来,"性价比"虽然塑造了小米的品牌声望,但在冲击高端手机市场这条路上,却成为了小米难以摆脱的包袱。

1月3日,小米总裁雷军更新微博:全新独立品牌,红米Redmi发布会,1月10日!正式宣告了红米品牌的独立,这一发声也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众多评论中,"小米都没有搞好,还独立出一个红米"、"对标荣耀高端?"、"小米产品线太混乱"等成了网友热议的话题。

对此,雷军做出回应:把小米和红米分开,各自按照不同的方向发展,可以把小米品牌做的更好;红米Redmi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言简意赅,但言下之意,似乎将红米独立,小米系列才有机会真正甩掉"性价比"的包袱,专注于高端手机市场。

小米想冲击高端手机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之前的"note"系列与"MIX"系列都是不错的尝试,但迭代产品始终没有像初代产品那样得到受众的好评——没有期望与期望落空,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这一背景下,这两次尝试都草草收尾,这两个系列产品也被迫游离在"性价比"与"真旗舰"之间,定位略显尴尬。

因此,小米本次架构调整可以说是经历了前两次冲击高端市场不利后的一次痛下决心。毕竟红米系列才是小米"性价比"的主阵地,在小米市场扩张的路上甚至起到了比小米系列更加重要的助推作用。而小米系列产品如果难以有更为清晰的产品定位,则很容易被迫成为"性价比"的产物。

低价的红米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扛起了小米出货量的大旗。自从2016年红米Pro试图拉升红米品牌定位遭遇失败后,每一款红米手机的起售价都未超过1099元。数据显示,在小米实现手机出货量逆袭的2017年,1300元以下的手机出货量(主要是红米)同比增速较小米手机总出货量增速高近11%,成为总出货量回暖的最大功臣。而在2017年,1300元以下手机出货量占小米总出货量比重也达到80.7%,为近三年新高。

但同时,靠低价手机拉动出货量的增长只能给小米带来"虚假繁荣":低价刺激了销量,也拉低了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进而导致手机业务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情况。小米意识到了这一现状,于是2018年一整年小米系列一共发布了9款产品,而红米系列则意外的只发布了5款产品。只是由于这两个系列尚缺乏较为清晰的定位,因此很难有让人惊艳的高端旗舰出现——不太清晰的产品线下,似乎每款产品都摆脱不了性价比的影子。

那么将红米独立出去就能够将小米系列带上高端市场的正轨?理性看待,这是一招险棋。

一方面,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并不缺高端旗舰产品,市面上的主流品牌如华为、OPPO、vivo等都有着较为清晰的市场定位,并且都已在高端手机市场证明过自己,而小米在高端市场尚缺乏有力的证明,因此,如果小米能够凭借此次"红米"分家在高端市场摆脱"性价比"的标签,成功进驻高端市场,则再好不过,皆大欢喜;而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小米的产品一向以性价比著称,很多人开始从开始使用小米的产品到成为其忠实用户,看重的往往恰是其性价比,而细分市场之后的小米系列能否依靠高端旗舰产品重新赢得受众信任,实在是难以预料的事情。另外,前两次冲击高端的失利背景下,消费者买不买账很难说。

因此,本次小米的架构调整虽然并非十拿九稳,但总归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而无论小米自身还是消费者,回归产品本身才是对对方最好的尊重。

早在"MIX"一代产品发布的时候,这款产品曾经惊艳了很多人。率先采用全面屏、近乎完美的机身设计、当时最高标准的旗舰配置......等等,这些都曾经被视为小米进驻高端市场的火星,虽然接下来的迭代产品并没有延续其惊艳的表现,但这已足够让所有人相信,小米绝对有这个实力。而小米接下来能否在高端手机市场做出强势表现,值得所有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