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時期的歷史典故

在雲南事業單位E類考試當中,歷史人文常識題目幾乎逢考必出,所以充分備考的話,需要我們系統掌握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基礎知識。針對考試常出現的考點,本篇為大家整理了楚漢之爭相關時期的歷史典故。

1,指鹿為馬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

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出處《史記·陳涉世家》。

3,約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裡,但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楚漢之爭時期的歷史典故

4,鴻門宴

鴻門宴,指在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支抗秦軍的領袖項羽及劉邦。當時項強劉弱,項羽擔心劉邦會成為自己未來霸業的隱患,意欲殺之。范增命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但是劉邦故意示弱和恭敬的態度讓項羽得意忘形,以為劉邦怕他,所以沒放在心上,改變了當初擺酒宴殺劉邦的決策。這次宴會在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戰爭皆發生重要影響,被認為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後人也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5,背水一戰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背水一戰”比喻處於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一死戰。——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

6,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飲酒悲歌,突圍至烏江邊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遂自刎身亡。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7,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此為民間對西漢建國功臣韓信一生的經典概括,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也蕭何”是指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是指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不論是成功還是敗亡都是由於同一個人。——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

紅河中公教育(HH-off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