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21世紀經濟報道走進南沙,獨角獸牧場又上頭條

本文轉載自:21世紀經濟報道《後起猛追 南沙人工智能產業一年駛上快車道》

記者:李振

“很多年前第一次聽南沙還很陌生,如今南沙已經成為了人工智能產業的後起之秀。”10月19日,愛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去非如是評價。在歸國10年後,他也將自己的無人駕駛孵化項目設在了廣州南沙。

事實上,南沙近年來先後被亞信、微軟等世界500強相中,成為全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沃土。南沙目前已經搭建了廣州南沙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廣州智能軟件產業研究院、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雲從人工智能視覺圖像創新中心等人工智能產業研發平臺;集聚了雲從科技、小馬智行、異構智能等40餘家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人工智能企業。

媒體報道|21世紀經濟報道走進南沙,獨角獸牧場又上頭條

雲從科技X-city展廳(資料圖)

肇始於2017年的南沙人工智能產業,緣何從一個邊緣地帶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就踏上發展快車道?

“在白紙上作畫”

負責招商工作的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副主任謝明,見證了南沙人工智能產業的崛起。

在謝明印象中,在2017年5月23日之前,南沙的人工智能產業還是一片空白。

恰是在那一年,“人工智能”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上升為國家戰略。廣州率先推出“IAB”(即新一代 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計劃,並推出一系列扶持措施,計劃在2022年將廣州建設為IAB產業規模超1萬億,影響全球、引領全國的IAB產業集聚區。

“南沙敏銳地抓住了這個風口,迅速召開了一個會議,決定凝聚一批人工智能方面的企業。”謝明回憶。

而就在2018年6月23日廣州市政府召開的“人工智能與未來”圓桌會議上,謝明自豪地表示“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南沙的一張新名片”。

彼時,南沙已經凝聚了戴汝為院士、“百人計劃”入選者周曦、編程“教主”樓天城等產業傑出人才,打造了廣州人工智能全球示範中心、香江獨角獸牧場等一批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載體,微信身份證“網證”、全場景無人駕駛車隊、基於人臉識別的出租屋智能門禁管理、人工智能閱片等技術在南沙成為可能。

談及為何落戶南沙,王去非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南沙對吸引高端人才有天然優勢。

“與很多歸國海歸感受一樣,我們大部分人都在感嘆,高房價等因素造成很多創業者在深圳的生活狀態很差。”他坦言,“環境非常重要,尤其對海歸而言。儘管在抱怨,但實際上他們已經離不開大城市了,交通、醫療、教育等因素都是影響高端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

而憑藉良好的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新城往往成為大多數高端人才的選擇。

南沙最早屬於廣州的郊區地帶,儘管產業基礎薄弱,但虎門大橋拉近了與深圳的距離。王去非認為,這種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交叉地帶實際上非常適合新興產業發展。“這裡既距離深圳近,有人才保障;又毗鄰廣州的消費和產業市場,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

香江獨角獸牧場CEO馮建林認為,人工智能這種產業屬於全球領先產業,勢必需要非常多的配套,這就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供其規劃。

“如果在成熟的市區,在別人已經規劃的地方進行修改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馮建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就像在白紙上作畫更漂亮一樣的道理,好就好在南沙以前沒有被過度開發,有成片的土地可供規劃。需要什麼就可以規劃什麼。”

政策疊加 價值窪地

除空間優勢外,更多的受訪者認為,南沙人工智能產業的崛起源自政策支持。

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曾進澤曾在大大小小的會議現場誇讚南沙的“政策疊加”優勢。“南沙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戰略的政策疊加之地,優勢十分明顯。”

王去非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作為“珠西裝備製造產業帶”和“珠東電子走廊”的交匯點,南沙一定會成為人工智能產業重點發展的地區之一。

“珠三角地區周邊有很好的人工智能基礎,企業落戶南沙,利用南沙的區位優勢,既可使用深圳、東莞的電子元器件配套鏈,又能對接廣州市的研究資源,還能通過香港對接全球市場。”他說。

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周林生表示,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南沙正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而且南沙歷史上開發不多,土地資源充足,土地成本較低,勢必會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價值窪地”。

馮建林所在的香江獨角獸牧場正是出於上述優勢提早佈局南沙。在他看來,南沙人工智能產業崛起的第一大要素還是政府引導,對於人工智能產業南沙有著巨大的扶持力度。


媒體報道|21世紀經濟報道走進南沙,獨角獸牧場又上頭條

獨角獸牧場(資料圖)

“從南沙吸引人工智能產業已有的經驗看,這是一個高維打低維的過程,先依靠政策優勢吸引人工智能巨頭落地,包括雲從科技、小馬智行、亞信集團等,再靠這些巨頭去吸引小的、初創型的人工智能企業。”馮建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政府功不可沒。”

馮建林還強調了南沙“先行先試”的獨特之處。

“自貿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允許政策先行先試,這個光環是其他地區不具備的。例如,小馬智行要落地某個地區,涉及到路測的場地,南沙作為自貿區就可以先行先試。”他說。

比如,南沙在廣東省率先發布了《廣州市南沙區關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提出只要相關企業拿到道路測試上路證,就可以在指定區域的道路內測試。

據介紹,作為最早落地南沙的無人駕駛明星企業,小馬智行2017年10月份落地南沙,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覆蓋了10平方公里的道路,白天黑夜運營,已經有400多位廣州市民體驗過無人駕駛汽車。

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胡聞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認為,南沙在道路測試、規劃並建設專屬區域方面,為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場景提供了路測實驗,必將形成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集群、成為全國一流的“AI+智慧城市”典範。


媒體報道|21世紀經濟報道走進南沙,獨角獸牧場又上頭條

小馬智行無人駕駛車隊(資料圖)

短板如何變強項?

儘管如此,集區位、空間、政策於一身的南沙,也有不少短板亟待解決。

謝明認為,南沙最大的一個短板就是交通。“在過去幾十年發展歷程中,南沙因為水網重重,與珠江東岸唯一的連接就是虎門大橋唯一的通道。

“一遇到虎門大橋塞車,就會非常不方便。”馮建林白天在南沙工作,晚上要駕車一個半小時返回深圳家中。

即便不經常往返珠江東西兩岸,王去非也深受交通之惱。他表示,愛巽科技的核心技術是一種高速實時的全局立體視覺算法,在研發這一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經常前往中山、佛山、廣州番禺等地的配套廠,他每次前往一個廠都要預留半天的時間,一去一回就是半天的時間,嚴重影響了研發效率。

南沙區委書記、南沙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蔡朝林認為,南沙當下最迫切需要補齊的就是交通短板。“我們大概有3年左右的時間會把南沙的短板變成強項,真正去打造一個和粵港澳灣區11個主要城市中心區域半小時通達的交通網絡、交通體系,這也只有在南沙才能夠做到。”他說。

事實上,隨著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南沙到廣州南站時間是12分鐘,到深圳北站是13分鐘,到香港西九龍站是22分鐘。未來,規劃建設中的虎門二橋、18號線地鐵,將廣州、深圳、香港和南沙連接在一起。

廣州弎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懷富在接受採訪時還指出了南沙在人才上的短板。“南沙在人工智能企業方面給予了很多人才政策,例如獎補和落戶政策,但針對我們小微初創企業而言,薪資待遇太高我們承受不起,薪資太低又難以留人。”

但馮建林認為,這些都會在南沙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形成後得到解決。“未來,這裡將成為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和千億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人才問題將迎刃而解。”

馮建林提到的願景實際上來源於南沙區工業和科技信息化局近日印發的《廣州南沙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該計劃提出,到2020年,南沙將培育5家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20家以上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產業規模超過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的規模超過1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