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日军空投大量细菌至中国灾区,鼠疫感染,民不聊生

在1940年,日本军队对我国浙东地区实施鼠疫战,因为浙江宁波港是 中国与国外海航通路最重要的联络点。

这里海港够深,可以停靠万吨级别的轮船,所以日军为了切断我国海上的交通,势必要封锁宁波港。

如果这个地方发生了大规模鼠疫的话,那么绝对会被迫封闭。

抗战时日军空投大量细菌至中国灾区,鼠疫感染,民不聊生

跳蚤培养间

1940年十月二十七日的早上,天微微亮,一架日军飞机侵入了宁波地区的上空,撒下大量传单后,一溜烟跑了。

传单上画着意大利、日本、德国的国旗和两手相握,表示亲善的图画。

还有一些传单上写着:“宁波许多地方都在闹饥荒,吃不饱,但我们有充足的食物还吃不完,我们可以接济你们”。

这种谎言在当天下午的两点多,日本飞机再次入侵上空撒下大量面粉、小麦。

但过了一会儿,当地居民发现跳蚤数量突然猛增,并且体态各异,呈现红色,和平常见到的不一样。

觉得后来才知道这些跳蚤是吸食病老鼠的血液长大的。

它们体内充满着无数个鼠疫菌,跳蚤几乎很难防范的住,因为个子太小几乎那都能见到。

抗战时日军空投大量细菌至中国灾区,鼠疫感染,民不聊生

日军

档案里记载着的是1940年12月27日,时任国民党浙江省卫生处处长陈万里、军政部第二防疫专员柯主光等人给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先生的报告。

报告上说,陈万里一行在当年11月27日赴浙江衢县视察该县鼠疫情况时,途中经过金华时,突然看到上空飞来一架日本飞机“散布白色物品,且有白雾一缕随之”。

抗战时日军空投大量细菌至中国灾区,鼠疫感染,民不聊生

受难的人民

29日,金华空袭时又有敌机两架在南门外散布白烟,并有鱼子大小的颗粒落下。

陈万里等人见到此情景,立即派人去搜集这些颗粒,送到附近的金华民众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些颗粒中含有鼠疫病菌。

档案中称,“敌人将金华作为发生肺鼠疫的试验(基地)”,敌机散布的是淡黄色小颗粒。

投放之前敌人选择当天会下雨的日子,进行细菌散布。

在金华投放后,晚上下雨,散布下来的颗粒下雨溶化,混入地面泥土,而保持细菌继续长时间生存(一般的细菌在干燥的阳光下存活3-4个小时)。

抗战时日军空投大量细菌至中国灾区,鼠疫感染,民不聊生

受难群众

等到天气晴朗后,路面的尘土飞扬,细菌就被吸入人体的肺部。

11月下旬,已入冬季气候,正是肺鼠疫流行的时候。

敌人培养的细菌也是人工培养,他们是先使老鼠人工感染得病,搜集身上预先配置好的跳蚤,然后掺杂着五谷、烟雾。

因为烟雾和食物可以吸引人们的好奇心,从而引人接近,带有“鼠疫”的跳蚤就找到了“宿主”。

日军此前不易把握细菌的成活率,后来增加了跳蚤等“载体”后,细菌的传染率大大提高。

抗战时日军空投大量细菌至中国灾区,鼠疫感染,民不聊生

档案上介绍,日军之所以选择在浙江,一是不易被察觉,二是地理位置适宜——浙江,地处东战场前哨地位。

日军在华散播的细菌主要有霍乱、鼠疫、伤寒、坏疽病、炭疽热病及其他可怕的致命传染细菌。

空投的形式一种是投细菌炸弹,这种细菌炸弹的弹片是用陶瓷等材料作的,在炮弹投下爆炸后,弹内的细菌仍然可以存活;另一种形式是投放含有鼠疫细菌的物体。

地面投毒的方式是全副武装的日军特种部队在水源的上游或水井等人畜饮用水中投放细菌,以达到广泛蔓延的效果。

抗战时日军空投大量细菌至中国灾区,鼠疫感染,民不聊生

日军细菌投放地点山东的鲁西地区、浙江、云南、山西等地都进行过细菌战,几乎覆盖全国。

美国纵容 日细菌战犯成为医学专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卞修跃博士告诉记者:“细菌战是最廉价的原子弹。”

其杀伤力很强,造成许多无辜的人员伤亡。

1925年6月1日的日内瓦议定书——《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及细菌作战方法》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细菌武器,日军在中国境内大规模使用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是违反国际法的。

抗战时日军空投大量细菌至中国灾区,鼠疫感染,民不聊生

根据1945年的中、美、英、苏的波茨坦公告,对日军使用细菌战和化学武器的罪行,本应进行清算。

但美国就和日本做起了“交易”:只要日本把细菌战的研究结果、数据交给美国,美国就免于对日本的追究。

结果,当今美国的细菌研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虽有对日军使用细菌战和化学武器的检举和起诉,但却没有由军事法庭公审,日本的战犯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

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日本的医药专家。

“他们的所谓成果,是在对许多活生生的中国人残忍地进行活体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取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