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滿滿的激勵方案,為何股價一瀉千里?

信心滿滿的激勵方案,為何股價一瀉千里?

當不少上市公司意氣風發地投入股權激勵時,心中想的唸的似乎都是那些流傳於業界的一個個“造富神話”,滿以為自己就是下一個“富翁製造機”。然而,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又很骨感。阿里巴巴的創富故事並非隨便哪個企業都能複製,阿里最牛前臺童文紅的幸運同樣難以模仿。眾信旅遊最初踏上股權激勵之路時也曾信心十足、豪情萬丈,但殘酷的現實卻給了它一個狠狠的耳光。

眾信旅遊於2016年推出股權激勵,但是僅僅一年之後,公司股價卻已經遭遇“腰斬”,同時也讓原本的激勵計劃進退維谷。為防止員工損失進一步擴大,眾信旅遊不得不終止股權激勵計劃。

《股權激勵三部曲》叢書對眾信旅遊進行了深度剖析:

激勵計劃夭折,員工緻富夢難圓

2016年3月,眾信旅遊發佈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涉及標的股票500萬股,約佔眾信旅遊總股本的1.1976%。此次股權激勵計劃中,眾信旅遊採用的是時下較為主流的首次授予和預留授予混合模式,首次授予450萬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1.0779%;預留50萬股,佔公司股本總額0.1198%。

信心滿滿的激勵方案,為何股價一瀉千里?

該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業績考核有淨利潤增長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兩個指標。方案規定,以2015年為基準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應不低於20%、40%和60%;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淨利潤增長率應不低於15%、30%和45%。

2016年4月,眾信旅遊對之前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方案進行了修改,激勵對象由原來的390人調整為394人。與此同時,股票數量由500萬股調整為1000萬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由450萬股調整為900萬股,預留限制性股票則由50萬股調整為100萬股,首次授予激勵對象的限制性股票價格也由23.34元/股降至11.65元/股。根據新版激勵方案設置的解鎖條件,900萬股分三年解鎖,達到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相關業績指標後可分別解鎖30%、30%、40%。

本次股權激勵計劃得到了眾信旅遊中層員工的認可與支持,實施過程也頗為順利。激勵對象中除了1人退出、1人因資金不足部分認購之外,其餘392名員工都全額認購了被授予的股權。激勵計劃自實施以來,激勵效果十分顯著,據眾信旅遊發佈的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100.9億元,由此成為繼中國國旅、中青旅、華僑城A、攜程之後的第五家年營收破百億的旅遊類上市公司。

2016年,眾信旅遊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增長了20.58%和15.08%,剛好超過股權激勵計劃中要求的營收、淨利潤分別增長20%、15%的解鎖條件。通常來說,如果股權激勵中出現“卡線”完成的情況,一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公司上下受激勵計劃感召,奮力實現了業績考核目標;另一種可能是基於對下一年增長基數的考量,公司高管刻意將年度業績控制在一定範圍,以減輕下一年的業績壓力。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預設的劇本走,自然皆大歡喜。然而,就在激勵方案實施一年多之後,眾信旅遊發佈公告稱,公司經審議決定終止實施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並回購註銷已獲授但未解鎖的全部限制性股票。據2017年7月公告顯示,眾信旅遊將耗資6800萬元回購587萬股股份,佔回購前總股本的0.7%,回購價格為11.63元/股。

關於終止此次計劃的原因,眾信旅遊宣稱,由於公司股票價格在二級市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原激勵計劃已經很難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眾信旅遊同時強調,公司終止激勵計劃一定程度上是出於對員工的保護,防止其利益受損。

面對社會的關注,眾信旅遊公關部作出回應:2015年股災發生以後,金融監管開始去槓桿,市場資金全面收緊,整體國民經濟處於一種新常態,A股大盤指數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隨之大幅下挫,各類股票估值較之前牛市時都出現大幅下調,眾信旅遊的市值也相應下滑。

在眾信旅遊股價因受股市整體情況影響大幅下跌之後,被激勵的員工紛紛怨聲載道。員工當初認購股票時的價格是11.65元/股,如果按照原本預期,第二年股票解鎖後,員工將能獲得雙倍的收益。始料不及的是,公司股價卻一跌再跌,從最初的23元/股直接滑落至11元/股,幾乎與授予員工時的價格持平。而如果公司股價的下跌之勢不止,員工未來還將承受更大的損失。

業內人士指出,當行業趨勢不振時,公司業績隨之下滑,然後聯動反映在公司股價上。而一旦股價過低,參與股權激勵計劃就意味著虧損,員工自然不願意參與這種激勵計劃。

股價下跌除了對被激勵員工的利益造成影響之外,眾信旅遊的大股東們也因此面臨著嚴峻的資金壓力。在股價下行期間,眾信旅遊的股東希望通過股票增持的方式挽回公司頹勢。自2016年5月開始,眾信旅遊的股東連續進行了五次增持行為。

行業市場下行,股價遭“腰斬”

一次開局良好的股權激勵計劃就這樣被迫終止了,放在市場監管加強、股市整體低迷的大背景下看,似乎股價持續下跌就是眾信旅遊股權激勵失敗的主因,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信心滿滿的激勵方案,為何股價一瀉千里?

眾信旅遊作為一家旅遊類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範圍包括出境遊批發、出境遊零售和商務會獎。經過多年經營,公司在出境遊資源整合、產品研發和客戶積累方面都擁有了一定優勢。2014年1月上市以後,眾信旅遊加快了發展步伐,被業界譽為“民營旅行社第一股”,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情追捧。眾信旅遊上市前的7個交易日,公司股價累計大漲157%。

手握雄厚的資本,眾信旅遊開始了大舉擴張,除了併購竹園國旅外,還全面佈局線下門店,公司業績藉此再度飆升。2014年,眾信旅遊實現營收4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0%,公司股價也出現爆發性的上升,一個月之內累計達到超70%的增長,最高峰時股價甚至衝到了37元。

但近兩年來,國內旅遊及消費市場較為低迷,主要出境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安全形勢有惡化跡象,種種負面事件不斷髮生,極大影響了投資者對旅遊類股票的信心。這也是導致眾信旅遊股價走低的因素之一。

2017年,正值眾信旅遊上市3週年。而3週年對於A股上市公司來說是一個難關,因為公司上市三年之後,原始股東手裡的股票開始解禁,公司背後的投資機構以及高管也開始套現離場。按照激勵方案,眾信旅遊董事長馮濱持有的2.6億股股票將於2017年7月24日解禁,市值30多億元,隨後,公司高管所持的400萬股股票也將在2017年11月解禁;最後一波是投資機構持有的5000萬股股票將在2018年4月解禁。

A股市場上長期流傳著一個“解禁魔咒”的說法,每次解禁期來臨前後,A股市場常常出現跌勢,大小股民們也會格外小心,逐漸演變為懸在A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面對眾信旅遊洶湧而來的解禁潮,股民產生了習慣性恐慌,不禁懷疑眾信旅遊的股東是否正計劃著變現退出,對於眾信旅遊的股價前景也抱持著悲觀的看法。眾信旅遊的股價接連下滑與股民這種普遍性的觀望心理不無關係,成為眾信旅遊2016年股權激勵計劃失敗的間接推手。

信心滿滿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雖然無奈夭折,但眾信旅遊並未放棄股權激勵的嘗試。2017年10月12日,眾信旅遊公佈了2017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在更為複雜的行業競爭格局下,眾信旅遊再次重磅推出股權激勵,結局如何,大家正拭目以待。

專家點評:經營業績是根本

前海股權事務所、中力知識科技認為,眾信旅遊在實施股權激勵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眾信旅遊採用的是限制性股票激勵模式,雖然設定的激勵價格相對較低,但股權激勵的時間點選擇卻不是很合理。

受資本市場股市低迷及行業市場下行的影響,眾信旅遊的股價持續走低,進而直接影響到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

但客觀而言,眾信旅遊的股權激勵計劃還是發揮了一定作用,數據顯示,眾信旅遊2016年和2017年兩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都實現了同比增長。

針對上述問題,前海股權事務所、中力知識科技建議:

企業在遭遇行業整體市場下滑的時候,股價受到影響的時候,股權激勵計劃必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此時,企業必須要做好經營層面的工作,只有取得了經營業績,才能整體上提升員工和投資人的信心,維持企業的發展。

知識點提煉


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股價既會受到企業自身業績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外部市場的影響,但歸根結底,

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還是企業自身發展及市場業績。眾信旅遊於2017年底再次推出新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也表明其管理團隊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