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發表評職稱醫學論文的時限問題

一般來說,職稱論文的有效期通常是取決於職稱評職的年限,不過不同地區對於年限有不同的規定,這個可以向單位瞭解,也可以去當地的人事局諮詢一下具體情況。就目前而言,有關職稱論文發表的有效期問題主要有以幾點。

淺析發表評職稱醫學論文的時限問題

一是具有時效性的醫學職稱論文容易過期。有的人擔心發表早了,會不會在評職稱時時用不上,其實這個不用太過擔心,一般只要論文與要申報的職稱等級要求的論文相符,且沒有用來評過職稱,那都是有效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論文是具有實效性的,比如內容寫的是2012年醫學影像學新技術,用來評2017年的職稱,而2017年醫學影像學技術已經革新了,那麼2012年發表的新技術對於2017年來說已經過時了,這篇2012年的論文對2017年職稱評審來說就沒有用了。所以,在發表職稱論文時一定要注意這個時效性問題,儘量選擇時效性不強的選題。

二是職稱論文發表期限長短不一,或者說有效期都不一樣,這主要是看兩個職稱等級之間的時間差。我國職稱評審文件中明確要求了,用來評中級職稱的論文是不能再拿來評高級職稱的。比如說,2012年獲得主治醫師,然後開始準備評副主任醫師,2017年評上副主任醫師,然後開始準備評主任醫師,那麼2012到2017年之間發表的論文只能用來評副主任醫師,而且這些論文在評完副主任醫師職稱後就無效了,不能再拿來留作評主任醫師。也就是說,如果這個論文是2013年發表的,那麼評職稱的有效期就是4年;如果是2015年發表的,那麼有效期就是2年。而2017年獲得副主任醫師職稱後發表的論文,是可以用來評主任醫師的。

三是數據庫收錄需要時間。大多職稱評審不僅要看到樣刊,還需要數據庫收錄證明。文章刊登出版需要時間,文章上網也需要時間,每個期刊基本都會被知網、萬方、龍源、新聞出版總署等數據庫收錄,這個收錄時間需要1-3個月。有的單位需要數據收錄證明,那在發表論文時一定要把數據庫收錄時間算進論文發表計劃裡。

四是新舊刊物每年誕生停刊,核心期刊目錄也在變化。所以在發表論文時要注意一下刊物的變遷,每年都有新刊物誕生,舊刊物停刊。如果論文發表後評職稱時刊物停刊了,論文就不能拿來評職稱了。還有就是中文核心期刊目錄每四年變化一次,如果正好趕上目錄變更的年份,千萬要找一本影響力較大的核心期刊發表,以防論文發表的期刊被剔除核心期刊目錄而不能評職稱。

雖說職稱論文發表有時間限制,但一般還是建議,評職論文要提前發表,因為,現在很多區域評審,不僅僅需要看到期刊,還需在權威數據庫檢索文章是否被收錄,文章刊登出版需要時間,同樣,文章上網也需要時間,一般文章刊登發表後,需要3到5個月的時間,文章才會被數據庫全文收錄。我們經常發現,很些作者只考慮到文章刊登時間,而忽略了上網的時間,以至於論文無法順利用於評職稱。所以,醫學工作者如果想晉升職稱,在時間範圍內,還是要提前發表論文為佳。

淺析發表評職稱醫學論文的時限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