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鏢師李皁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武俠故事:鏢師李皂

兒時,莊裡的老人們經常講述鏢師李皂的傳說,今憑記憶整理三則。

李皂乃樂亭縣翟各莊人,生活在清晚期。他自幼習武,十幾歲後遊走各地,遍訪武林高手,學習各家之長,練就了高超的武功。學成後以保鏢為業,主要為朝廷和高官保鏢押運。由於他武功高強,重義守信,頗受同行及綠林人敬重,一生押鏢無數,從未出過差錯,六十多歲後回鄉養老。

一、三個碌碡堵井口

有一年樂亭大旱,風乾地裂,各莊兒的土井或石頭井都幾乎見底,人們只有起大早才能挑上幾擔清淨水。因此,每天天不亮井臺邊就有人挑水,晚來者只能舀上點渾濁水回家澄清後飲用。李皂多年養成習慣,每天凌晨起床修煉武功,風雨不誤。趕上這大旱之年,等他練完功再去挑水就沒有清淨水了。過了幾天,他琢磨了個餿主意並悄悄地實施了。有一天凌晨,天黑乎乎的人們就去搶水,到了井臺邊一看嚇了一跳,只見三個大石頭碌碡叉(chá)住了井口,稍微一動就會掉下去,一旦掉進去就是淘井也淘不出來了,全莊人就別想吃水了!人們不約而同地想到這肯定是李皂乾的,別人沒有這個本事。大夥兒一商量,就去找李皂。敲了半天門,李皂才出來,裝傻充愣地問:“什麼事呀?半夜三更的把我吵醒了?”大夥兒一通好話,央求他把碌碡搬開讓莊民挑水吃。李皂說:“這事兒好辦,但我有個條件,我這大門裡頭有個水缸,不管你們哪個先挑水,一個人也好,幾個人也好,每天先把我的水缸挑滿。”大夥兒說這還不好辦,就這麼定了。說完,李皂跟著他們來到井邊,只見他雙手撥動,把三個大碌碡就弄到一邊兒去了。此後,莊裡人輪流著先給李皂挑水,直到旱情解除。

二、抱驢行走驚知縣

有一天,李皂趕著一頭大黑驢,馱上一口袋高粱秫米去新寨大集上銷售,到了糧食市兒剛擺上不大一會兒,只聽鑼鼓喧天,人聲雜嘈,原來是新上任不久的樂亭知縣來新寨巡查,班頭衙役們喝五吒六兒,驅趕眾人迴避。擺攤兒的人們趕緊收拾東西慌忙而走,李皂卻沒有動。幾個班頭輪著皮馬鞭子就朝他來了,罵罵咧咧的讓他滾開。李皂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沒有吭聲。緊接著,他一隻胳膊夾起秫米口袋,另一隻胳膊夾起大毛驢慢慢悠悠的往旁邊走。霎時,幾個班頭看的驚呆了,坐在轎子裡的知縣也看的真切,吃驚不小,他馬上指使班頭把此人攔住,走下轎來詢問。當得知此人就是遠近聞名的大鏢頭李皂時,便恭敬問候。趕集的人們見了這一幕,對李皂佩服的五體投地,為樂亭有這樣的能人感到自豪。

三、教訓滄州小夥子

有一年夏天,李皂正在莊裡的大柳樹下與人閒聊,一位滄州小夥子來到翟各莊,說是慕名而來,找李皂切磋學習武功。李皂清楚,滄州是中國武術之鄉,不乏武林高手。他仔細打量這小夥兒,見此人二十四、

五年紀,穿戴利落,兩眼炯炯有神,四肢的肌肉擰成疙瘩,一看就是個練家子,估計來者不善。簡單交談後,李皂讓客人先到家中飲茶用飯,客人便跟在李皂身後往家裡走去。

李皂家深宅大院,進入大門到正房還有十來丈遠,院中的小路鋪著一巴掌多厚的青石板,石板兩側是用單根的高粱秫秸插的花柵子,裡邊養雞種菜。二人進門後剛走了幾步,李皂就聽到身後的青石板發出嘣嘣的斷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斷定身後的小夥子硬功不凡,把厚厚的石板都踩斷了。李皂沒有回頭也沒有吭聲,一擰身就飄到了秫秸柵子上,踩著單根的高粱秫秸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小夥兒一看也傻了眼,暗暗佩服李皂的輕功。到了家裡,李皂熱情招待小夥子。小夥兒表面上很謙恭,說是慕名而來,切磋武藝,請前輩點撥指教等等。茶飯已畢,二人來到後院的空地上切磋武功,有不少鄉親都圍過來看熱鬧。李皂先試探小夥兒學的什麼工夫,什麼套路,於是輾轉騰挪,點到為止;可這小夥兒卻步步緊逼,出手兇狠。越打李皂越感覺不對勁兒,心想,哪有這樣切磋武藝的?於是,他對小夥兒說老朽已年老體衰,筋骨無能,請手下留情。這小夥兒以為李皂徒有虛名,武功不過如此,不僅毫不相讓,而且頻頻朝李皂的致命處下手。李皂見此兒心高氣傲,非練武之人品格,根本不是來切磋武藝,更沒有拜師學藝的意思,而是想把我打敗甚至打殘而一舉成名,我如一味相讓,說不定要遭他毒手。說時遲那時快,李皂兩臂虛晃一招,用右腳尖輕掃他的左小腿,只聽“嘎吱”一聲,小夥噗通一下栽倒在地,左腿小骨可能錯位或骨折。李皂立馬上前扶他,這小子還特擰性,堅決不讓扶。自己從包袱裡取出紅傷藥簡單包紮後惡狠狠地說三年後定來報仇!說完便一瘸一拐的走了。李皂連連嘆息:“此子不可教也!不但心狠手毒不講武林規矩,而且頑冥不化,怕是有後患啊!可嘆!可嘆哪!

時光過去了十多年,直到李皂去世,這位滄州小夥兒也沒有再回來報仇。人們猜測,憑這小子的性格,說不定又在別處吃了大虧或慘遭不幸了!

(作者陰春發,樂亭縣工商局退休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