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坦院士的“新體制雷達”:繼F22之後,LRASM也淪為廢鐵了?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其中,

劉永坦院士負責研究的"新體制雷達與系統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

那麼這種"新體制雷達"究竟是個什麼雷達?我們從《文匯報》有關劉永坦的報道中,對這種"對航天、航海、漁業、沿海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濟區發展等領域也都有重要作用"的雷達的身份有了清楚的認識——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

劉永坦院士的“新體制雷達”:繼F22之後,LRASM也淪為廢鐵了?

圖:劉永坦帶領他的課題組成員攻克關鍵技術,沙盤模型其實就是高頻地波雷達原理示意圖

什麼是高頻地波雷達?簡單點說,是利用(3~30MHz)在導電海洋表面繞射傳播衰減小的特點,採用垂直極化天線輻射電波,能超視距探測海平面視線以下出現的艦船、飛機、冰山和導彈等運動目標,作用距離可達300km以上。在海洋環境監測領域,地波超視距雷達具有覆蓋範圍大、全天候、實時性好、功能多、性價比高等特點,在氣象預報、防災減災、航運、漁業、汙染監測、資源開發、海上救援、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研究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劉永坦院士的“新體制雷達”:繼F22之後,LRASM也淪為廢鐵了?

圖:武漢大學研製的中程高頻地波雷達系統OSMAR

簡單說,高頻地波雷達就是一種超遠程探測的雷達。普通雷達由於受地球曲度的影響,探測距離是有極限的,對海平面高度的目標(包括水面艦艇和超低空飛行的飛機)的探測距離往往很難超過40公里。高頻地波雷達採用新原理,將探測距離加大到了400公里左右(根據央視的數據)。有意思的是,在央視報道的最後部分,軍事迷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美國LRASM遠程反艦導彈

劉永坦院士的“新體制雷達”:繼F22之後,LRASM也淪為廢鐵了?

美國LRASM遠程反艦導彈是與合作研發的、自2009年正式開始的射程達到800公里的遠程攻擊艦對艦導彈。受地球曲率的影響,艦載雷達對低空目標探測距離一般比較近,攜帶LRASM-A遠程反艦導彈的B-1B憑藉自身出色的突防能力在假想敵航母戰鬥群800千米外就可以發動攻擊。出動4架B-1B就可一次向航母戰鬥群投射96枚性能優異的LRASM-A遠程反艦導彈,這對這些國家的航母戰鬥群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劉永坦院士的“新體制雷達”:繼F22之後,LRASM也淪為廢鐵了?

圖:LRASM遠程反艦導彈

自冷戰結束以來,傳統上美國海軍是不發展對海武器的。原因很簡單:沒有任何國家可能在海上對美國海軍艦隊產生威脅。但最近十年以來美國一反常態,連續研發了幾款艦對艦、空對艦導彈,原因當然是路人盡知:針對中國,具體說就是針對中國的國產航母。LRASM遠程反艦導彈是其中的"殺手鐧"產品。LRASM導彈本身並不難攔截,因為其是亞音速導彈,在今天各種先進的導彈攔截技術面前,亞音速是和靜止差不多的概念,只要能發現它即可摧毀。攔截的難點或者說它的絕招恰恰是難以被發現,它可超遠距離發射,然後利用自身隱身外形、低空飛行等手段秘密接近目標艦突然發動攻擊,等對方發現並明白過來往往已身首異處了。

劉永坦院士的“新體制雷達”:繼F22之後,LRASM也淪為廢鐵了?

而劉永坦院士的高頻地波超遠距離雷達就像為其"量身定做"的。將來這種雷達裝到下一代055等水面艦艇上後,可在很遠的距離發現之、摧毀之。在高頻地波超遠距離雷達面前,LRASM導彈的殺手鐧變成廢柴。

有趣的是,編者朴刀前幾日剛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反隱身雷達總師吳劍旗研發的米波反隱身雷達在2013年就成功探測到F22隱身戰鬥機並繪製出其詳細的飛行軌跡圖(文章可見下面鏈接)。這還沒過幾天,劉永坦院士的另一款雷達又讓我們開了眼界。

劉永坦院士的“新體制雷達”:繼F22之後,LRASM也淪為廢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