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重阳创立,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教,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在金庸的所有小说中,王重阳是唯一被官方承认的天下第一。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就用先天功先后打败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夺得了天下第一的称号。

武功极高的王重阳,还获得了九阴真经,神雕中就有描写王重阳花费十多天,将九阴真经的武学精要,一一参透,由此破了林朝英所创的玉女心经。之后还学会了南帝段智兴的一阳指,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

可见,王重阳的武功实在是高得可怕。

由王重阳创立,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教,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顶着天下第一的名气,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自然在江湖上,威望极高,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

按道理来说,跟着这样一位武学造诣高的创始人,全真教应该蒸蒸日上,人才辈出。

然而,现实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由王重阳创立,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教,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全真教武功厉害的人物只有王重阳与周伯通,其余的人在江湖上的地位名气都相差甚远。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阵,一时间还奈何不了黄老邪,更被说单打独斗了。

全真七子的谭处端被欧阳锋杀死了,马钰后来也死了,剩下全真五子,连霍都都招架不住,更别说金轮法王了。五位道士自觉惭愧,武功敌不过别人,下一代的徒弟也没有资质尚佳之人,暗地里自己都忧心全真教的未来。

即便闭关修炼,研究出了七星聚会,五人一起也打不过会左右互博术的小龙女。

除了全真五子,其他人就更加不堪一击,几次被霍都带人攻打,若不是郭靖、杨过,全真教想必会损失惨重。

由王重阳创立,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教,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全真教会一路颓败呢?

最大问题出在王重阳身上。

第一,王重阳虽然武功极其厉害,但由于自己天赋极高,自创的武功旁人很难学会。周伯通就曾说过王重阳是个天才,很多武学道理自然就懂了,根本不需要刻苦修炼。

让一个神人去教授凡人武功,实在是一件为难的事情,效率低恐怕连十分之一都学不到。

由王重阳创立,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教,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第二,王重阳所收的徒弟—全真七子,基本都是半路出家,接近中年错过了最佳的练武时段,学起来自然大打折扣。

而且全真七子极大概率不是处子之身, 王重阳的几门厉害武功像先天功,就是因为周伯通并非处子之身,才没有传授,自然没有办法传授给自己的徒弟。

王重阳英年早逝,也来不及将全部武功都传给下一代。

那么厉害的武学没有传承下去,即便有天下第一的称号,全真教也只能一时辉煌。

由王重阳创立,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教,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当然,这些并不是主要原因。

影响全真教未来最大的因素是王重阳的个人思想。王重阳曾说过周伯通练武太过执着,道家应该讲究清静无为,认为周伯通不能做道士。

周伯通也曾提到过丘处机虽然武功最高,却最不受王重阳待见,反而是武功不及丘处机的马钰最受王重阳喜爱,让马钰做了掌教真人。

王重阳认为丘处机沉迷于专研武学,只知苦学修炼,把道家的功夫都荒废了。

由王重阳创立,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教,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由此可见,王重阳并不看重武学修养,他创立全真教,原本就是以道教为主,讲究淡泊率性,在教导弟子时,传输的也是这样的思想。

所以才在传授武功方面显得极其不积极,得到了九阴真经,没有赶紧学会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反而叫周伯通藏起来,还让其他人发誓,不得偷学九阴真经上的武功。

放着绝世武功不学,不教,下一代又怎么能有杰出的人才。

由王重阳创立,被喻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教,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不过王重阳依旧教出了一位武学奇才,这个人便是他的师弟周伯通,王重阳一句武学上的点拨,周伯通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悟懂,并自创了七十二路空明拳,在神雕的末尾当上五绝之首。

然而还是拯救不了全真教的颓败之势。

全真七子没有学会师傅最上乘的武功,本身的资质也不算好,加上年纪大,挑徒弟的眼光差,全真教一代不如一代,也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