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三伏貼的稱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已經沒有地方可以考證,查文獻也沒有報道過。但比較明顯的是,三伏貼火起來只是近幾年的事,而且在臨床上,確有一定的療效。一些在冬日易發作的疑難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通過三伏貼的治療,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也有些體質虛弱的小孩和成人,通過貼三伏貼治療後,體質得以改善向好。

有人把三伏貼的起源說成源於《黃帝內經》,這完全是牽強附會,《黃帝內經》中並沒有明確提到“冬病夏治”的概念,也沒有談到冬病夏治的具體理論與方法,與三伏貼基本上關係不大。還有人說“天灸”(一種發皰灸治的方法)是三伏貼的原型,其實天灸的治療,一年365天都可開展,與三伏貼也應該沒有什麼關係。確切地說,三伏貼的原型,是清代醫家張璐所創,在他的名著《張氏醫通》記載:“冷哮灸心俞、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木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張氏的這個冷哮灸的“白芥子塗法”處方,為三伏貼的鼻祖。我按照這個配方,在診所抓好中藥(圖1-1),用粉碎機混合打粉製作成藥粉並配好了貼藥工具(圖1-2),開始了自我體驗之旅。因為是體驗,穴位只選了大椎穴。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1-1 張氏三伏貼的中藥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1-2 製成的三伏貼藥粉和貼藥工具

根據作者說的三炷香的時間,推算出張氏用“白芥子塗法”的穴位敷藥的時間為90分鐘,為了安全起見,我在試貼體驗時選擇了一個小時。取大椎穴,將製作好的藥粉調成糊狀,放在專用的穴位貼敷的貼片中央的白色圓圈中,貼於大椎穴(圖2-1)。在大椎穴處貼藥1小時後,貼藥處的皮膚僅稍有發紅,甚至有的穴位皮膚顏色根本沒有改變。然而,到了第二天,大概過了24小時,貼藥處的皮膚髮紅明顯,有的地方還起小皰,發癢(圖2-2)。隨後癢的程度不斷地增加,甚至到了癢得鑽心的程度,晚癢得睡不著,只得拿冰袋來敷著,才好不容易扒著睡了幾個小時。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2-1 大椎穴處貼藥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2-2 貼藥24小時後

第三天,癢的程度仍然比較重,貼藥發紅、皮疹仍在。時時癢得鑽心,不時地要撓幾下才行,晚上也能睡覺仍受影響。第四天早上起來,貼藥的穴位處皮疹開始有滲液出來,穴位表面的一層皮膚已剝脫(圖3),癢仍比較明顯。為了防止感染,用消毒紗布貼在穴位處保護皮膚。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3 貼藥後第四天的狀況

到了第五天,穴位的滲水還有,瘙癢開始減輕。於是在穴位周圍抹了點蘆薈膠,仍用消毒紗布保護創面。第六天,穴位處終於不滲水,開始乾燥,並從邊緣處結小痂皮,繼續換用消毒紗布保護創面。終於熬到了第七天,穴位處的痂皮已經完全覆蓋住了創面,只抹了點蘆薈膠保溼以免痂皮裂口。第八天,痂皮部分脫落,露出了鮮紅的肉肉,也只得再用消毒紗布保護創面。第九至第十二天,每天各換一次消毒紗布。這幾天都有痂皮不斷地落下來。

到第十四天,穴位上的痂皮終於掉完,肉肉還是嫩紅,但已不刺激,就沒有再管了(圖4)。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4 貼藥兩週後

後來,肉肉處的色素漸漸恢復,與周圍的皮膚差不多完全一致了。這個過程持續了3個多月。

我在自己體驗時,配藥的量完全按照張氏處方的用量,麝香也是買的真貨配進去的,因為擔心刺激量大,貼藥時是用純淨水調的,沒有用生薑榨汁調藥。但出乎意料的是,這料藥的刺激量真的很大,而且產生的反應是遲發的,穴位貼藥後當時沒有什麼感覺,12-24小時後開始出現類似皮膚過敏的明顯反應,非常折騰人,雖沒達到痛不欲生的感覺,但在貼藥後兩週,沒有好好過過一天。

既然刺激量這麼大,貼藥的處方和時間應該是影響的主要原因,在後來的研究中,我將處方進行了改良,因麝香價格昂貴,且味道比較大,去掉這味中藥,換上了防止過敏的中藥配入其中,並分別設定了貼藥10分鐘、20分鐘、30分鐘、40分鐘、50分鐘共五個貼藥時間,選擇貼足三里進行了詳細的觀察,並在診所裡讓希望體驗的工作人員試貼大椎穴。觀察的時間為貼藥後2周。通過反覆的摸索,在這五個貼藥時間中,以貼藥20分鐘為最佳時間,調藥仍用純淨水。

在近五年的臨床觀察中,均以張氏的配方,採用成人貼藥20分鐘,入三伏後開始貼藥,每10天貼藥一次,連續3次。貼藥的穴位為天突、膻中、百勞、大椎、肺俞、心俞、膏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對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質虛弱等效果明顯。

在摸索成人穴位貼藥時間的基礎上,對於3歲以上的兒童,分別採取了貼藥5分鐘、10分鐘、15分鐘三個貼藥時間,10天貼藥一次,觀察自願受試者貼藥後的反應,持續20天。綜合貼藥時間與療效的對比,最終確定兒童貼藥的時間以10分鐘為宜。貼藥時機和穴位與成人一樣,選擇入伏後第一天貼藥,10天貼一次,連續3次。調藥仍然使用純淨水。

如此這樣,每年三伏天,我都給親戚、鄰里、朋友、患者貼藥,有求必應。

後來有患者問,這樣的穴位貼敷是否一定要在三伏天才行?入夏後是不是也可以貼藥?通過近年來的觀察,把貼藥時間調整為夏至開始貼藥,每週貼一次,連續4次。也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這一經驗可以擴展到臨床上應用,免得入伏後大家擠在醫院裡去集中貼藥。

另外,在應用改良的張氏的穴位貼藥後,還發現了一例有趣的患者,該患者70高齡,太陽穴處有明顯的老年斑,他自願試貼我配的中藥。因為考慮到需要除去色素斑,因此貼藥的時間比別的患者延長了10分鐘,在太陽穴處貼上藥後,保持30分鐘(圖5)。貼藥後24小時觀察太陽穴處的情況,僅皮膚稍有隆起,未見皮疹和發給,也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圖6)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5 太陽穴處貼藥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6 太陽穴處貼藥24小時後

至貼藥後第4天,發現貼藥處皮膚顏色整個加深(圖7),太陽穴處皮膚仍沒有明顯的不適感。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7 太陽穴處貼藥第4天后的情況

貼藥後第6天,患者不慎將貼藥處的皮膚擦掉一塊,露出了嫩紅的皮膚(圖8)。此時驚喜地發現,原來長老年斑的地方色素沉著居然完全消失了。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8 太陽穴處貼藥後第6天的情況

到了貼藥兩週時,太陽穴貼藥處的表皮已完全脫落,局部皮膚呈嫩紅狀態,無瘙癢、刺激等不適感(圖9)。

親手製作和試貼三伏貼的體會

圖9 太陽穴處貼藥2周後的狀況

患者通過貼藥後,老年斑完全去除了。大家都非常高興,患者也很驚奇,一次貼藥老年斑就沒有了。不僅如此,患者原來有長期的迎風流淚症狀,看了很多醫生,吃過不少藥都沒好,通過這次貼藥,迎風流淚的症狀也明顯減輕了,看來太陽穴處貼藥對治療眼疾是有幫助的,需要進一步系統地進行觀察。對於這位珍貴的患者,我後來一直回訪了1年左右,其間經過比較長的時間(大概8個月左右),太陽穴處的皮膚才恢復到與周圍顏色差不多一樣。

許揚教授的專家門診:(1)正安中醫美崙店(週六上午,9:00-11:30,電話:4008985070)。(2)北京康信苑中醫診所(週三及週六,17:00-20:00,電話:010-59002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