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死前说了蹊跷三字,留下百年无解谜题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也是清朝中晚期罕见的实干家。在国家和民族陷入危亡之际,他将荣辱祸福置于度外,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矢志探索一条挽救王朝、富国强兵、抵御外敌和民族生存的道路。结果,他却在壮志未酬之时,就于颠沛流离之中凄然死去。死后,他仍备受万民敬仰,沿海数省都建有祠堂,供后人供奉瞻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毕生光明磊落的人,临终时却说了十分蹊跷的三个字,给后人留下一个百年无解的谜题……

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死前说了蹊跷三字,留下百年无解谜题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一个贫寒家庭。其父名叫林宾日,早年是嘉庆朝的岁贡生,后在家乡开设书塾,以教书育人之职糊口。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奉父命进京赶考,殿试高中二甲四名,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官宦之路。其时的中国,正值千古未遇的动荡之际。西方强敌开始入侵华夏,而林则徐则堪称封建中国“ 最先从闭关自守的昏睡之中觉醒,以全新态度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为官刚直开明,每任一职都不敢敷衍马虎,而其最大伟绩便是领导了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

当时,西方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清政府对此虽明令禁止,但无奈却屡禁不止。至道光年间,鸦片之祸已然极为严重。吏治腐败,子民孱弱,银钱外流,道光帝被迫只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然而,清廷越是施行禁烟之事,鸦片却越是横行,很快竟已贩运到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整个中国都变成了一张毒网。明明就是违禁之物,却为何能猖獗地在中国每个角落都畅行无阻?原来,鸦片贩子已将上至朝廷官宦、下至市井兵痞,全都培养成了包庇贩毒的不法分子。

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死前说了蹊跷三字,留下百年无解谜题

道光十八年(1838年)冬,林则徐受皇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广州近于澳门,在中外贸易中始终独领风骚,其间却是龙蛇混杂,暗流汹涌。清政府早年曾委派“洋商”,给来中国做生意的洋人作保。可时间久了,这些人却成了帮助鸦片贩子刺探消息、打通关节、贩卖毒品的无耻商人。而林则徐刚到广州,便已查明一众“洋商”的底细。于是,他决定立即就给他们来个“下马威”。在越华书院,林则徐传见各“洋商”掌柜,当面怒斥道:“尔等深受皇恩,却将朝廷禁令当成儿戏。明知洋人夹带鸦片,却偏偏要学掩耳盗铃,假装不闻不见,匿不举发。说你们没从中渔利,哪个能相信?”

众“洋商”掌柜早知大事不妙,个个皆已胆战心惊。此时,他们又听林则徐训斥得义正言辞,遂被当场吓得目瞪口呆,只有磕头认罪的份儿。片刻之后,还是晚晴巨富伍秉鉴之子——怡和行掌柜伍绍荣率先表态,说道:“小人若有过错,愿以家财报效。”林则徐闻言厉声喝道:“尔等洋商莫不以你伍绍荣马首是瞻,你们如此为非作歹,现下却又贿赂本钦差。我告诉你,本官此行便是要扫清烟毒,要是你还在背后捣鬼,小心项上人头。”之后,众“洋商”掌柜尽皆抱头鼠窜而去,转告鸦片贩子说,钦差大臣林则徐命他们立即交出鸦片,并保证此后再不夹带鸦片。

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死前说了蹊跷三字,留下百年无解谜题

鸦片贩子都不知林则徐的禁烟底细,便跑到“洋商”处试探。伍绍荣对他们说道:“林则徐的底细我们也不清楚,但你们多少该交出一部分鸦片来应付一下。”但由于鸦片贩子的背后,大多都有西方各国政府做后盾,因此执意要抵抗林则徐的禁烟政策,只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空话,让伍绍荣代为转达林则徐。林则徐听完鸦片贩子的答复,立时便拍案怒骂,喝道:“尔等藐视朝廷,洋人若不交出鸦片,就先拿你们几人来正法示众。”伍绍荣等人闻言大惊,却还是不愿得罪洋人,就去劝说鸦片贩子交出部分鸦片,事后他再另作补偿。

至此,二百多鸦片贩子总算交出了两万余箱鸦片。而林则徐则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虎门销烟”。然而,此次事件最终却成了导火线,之后中西矛盾逐渐升级。终于,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而林则徐则坐镇广东,领导抗英斗争,使得英国军队未敢袭击广东沿海。然而,英国人此后却又极速北上,先攻陷了浙江定海,而后直逼天津大沽口。英军肆虐,船坚炮利。这一下,原本主战的道光皇帝却突然害怕了。他认为林则徐处理禁烟事务不当,遂将其罢官流放去了新疆。

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死前说了蹊跷三字,留下百年无解谜题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林则徐踏上戍途,期间颠沛流离,实在苦不堪言。他途经西安时,因忧国忧民而染上疟疾,立时便已卧床不起,并于榻上怀着满腔愤怒,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在因病滞留西安两月后,林则徐身体渐好,当即就扶病出关。此后,他不顾身体孱弱、天气恶劣、道路难行,一路马不停蹄,吃尽苦头,终在年底时抵达流放地伊犁。然而,林则徐的病痛,其实却始终没有痊愈。此时,他的鼻子还总是流血,而后又因服食凉性药物,引起了胃脾寒症,身体愈发衰弱不堪。但就算是这样,林则徐却还是抱着病体,在边塞垦荒修渠,从不敢有半分懈怠。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已在边疆奔走五年的林则徐,终于取得清廷谅解,得以调任陕甘总督。接到谕旨时,他正因病累折磨,感到“气虚下坠“,坐立维坚。林则徐本想静卧养病,但皇命难违,只能带病去陕西赴命。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林则徐出任陕西巡抚,可病情却持续恶化,一直都是咳踹不止,腹泻更是日趋严重。他本已下定决心,想要开缺治病,但道光帝却就是不准,而是只给三月假期,调任云贵总督。之后,林则徐又在云南效命一年,期间病累更甚,时常委顿不堪。

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死前说了蹊跷三字,留下百年无解谜题

于是,林则徐便再次请旨开缺,想回故乡去养病。这次,道光帝总算开恩允准。道光三十年(1850年)秋,林则徐返回故乡,开始在福建侯官养病。期间,英国人仍旧蛮横,时常硬闯福州城,而清廷官员却无所作为。对此,林则徐常和友人围坐讨论。大家皆认为英国已是最大忧患,而林则徐却说:“英国人还算不难对付,而终为中国之患者,必是北方的俄罗斯。”林则徐只在故乡逗留了三月,便因广西拜上帝会猖獗,被新君咸丰帝重新启用,以钦差身份去镇压起义。林则徐鞠躬尽瘁,对皇命自然最是难违。于是,他不顾病体难支,带了儿子林聪彝等几人,便又匆匆驱车上路了。

一行人从福州出发,昼夜不停,几日后便已到了漳州。而林则徐却因颠簸劳顿,再次重病复发,上吐下泻不止,再难受这奔波之苦。不料恰在此时,紧急军报却接踵而来。林则徐只好挣扎起身,继续衰弱向前行去。很快,一行人便到了潮州府普宁县。在行馆歇息时,林则徐忽然昏晕在地,从此便再没起来。11月22日,林则徐在颠沛流离中病逝。临终之前,他还自感愧对朝廷,并在遗折中凄然写道:“未效一矢之劳,实切九原之撼。”断气之时,林则徐已然极度衰弱,迷沌难醒,却在最后时刻猛挺胸膛,伸颈瞪眼,用手指天,又高呼三次“星斗南”后,这才闭目而逝。

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死前说了蹊跷三字,留下百年无解谜题

这“星斗南”三字颇为蹊跷,又究竟该作何解?甚至,就连守在林则徐身旁的林聪彝也是不明其理,只好将林则徐死于赴任途中的消息上报给朝廷。而对“星斗南”三字的解释,后人之中也一直存有争议。郭柏苍在《林文忠公遗事》中,便猜测林则徐弥留之时,眼见一颗大星突然坠地,遂指天三次惊呼“星斗南”后死去。而曾寅光在《林文忠公逸事》中则说,“星斗南”实是包含着中国的安危大事。林则徐极有先见之明,便在死前暗指中国北方必遭俄罗斯侵扰。当然,这种解释听起来,未免太过于神秘玄奥,根本就没证据能够证明。

此外百多年来,后人不仅对“星斗南”百思不得其解,也一直对林则徐的死因存有争议。林则徐从福州出发,何以动身仅十日,便在潮州命丧黄泉?尤其是在林则徐老家福州和死亡地潮州,都流传有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得罪了以伍绍荣为首”洋商“的故事。”洋商“为泄心头愤恨,便使钱贿赂林家厨子,遂下毒害死了林则徐。而在这个线索的提示下,很多人已突然醒悟过来。原来,“星斗南”在福州话中,竟与“新豆栏”谐音,而“新豆栏”则正是”洋商“聚集的街巷名。当然,林则徐为国为民,禁毒销烟,并因此得罪伍绍荣等”洋商“,这些全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他究竟是自然病死,还是被人毒害,则已成了百年无解的谜题,再也无法弄得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