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翁只能等死?了解黄公望你会有所感悟

“焚画殉葬”

明代晚年间,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收藏了一幅画,他把这副画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他临死前跟家里人说:”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

吴家后人看着吴洪裕死前最后一口气怎么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眼看画已着火,这时吴洪裕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里夺出。

画已烧成两截,前半截为《剩山图》,后半截为《无用师卷》。画这副画的人是一个元朝人,叫黄公望。

80岁老翁只能等死?了解黄公望你会有所感悟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幼年父母双亡,后被一黄姓人家收养,云:“公望子久矣”,自此正式改名公望,字子久。后自号一峰,又号净墅、大痴、井西道人等。

黄公望年青时可以说是他那个时代最大的失败者,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举,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官还没做几天,他的上司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了九条人命,朝廷抓了张闾,顺道把黄公望也抓了。等黄公望出狱时,已经过了五十岁。

如果是一般人到了这岁数经历了这些,或许会想这一生,也算是走到了尽头。

在古代,50岁已是人生暮年,也许等待黄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从来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时间也会跟着死了。

对于黄公望来说,他的人生盛宴才仅仅是刚刚开始!

80岁老翁只能等死?了解黄公望你会有所感悟

黄公望学画画,想到了就立马去学。

他来到大画家王蒙那里,王蒙是大画家赵孟頫的外甥,弃官隐居于浙江余杭的黄鹤山。王蒙一看黄公望都年过半百了。

就摆手说:你都五十了,还学什么呢?太晚了,回去吧!

黄公望并不在意,闷头就学,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之后的29年里,黄公望走遍山川,游历大江,走哪看哪,极度专注,没有人知道他去过哪里,好像他的行踪是一个永恒的谜。

但是只要他安静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是和他无关的。

80岁老翁只能等死?了解黄公望你会有所感悟

那是一个秋天,落叶缤纷。黄公望和师弟无用,从松江游历到浙江富阳。

79岁的黄公望在富阳住下,每天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边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黄公望来到城东面的鹳山矶头,坐在富春江边的礁石上,拿出纸笔,对着江岸开始作画。突然背后有人一把将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黄公望以前的上司张闾的外甥汪其达。

当年黄公望在监狱里供出了张闾的罪行,汪其达怀恨在心,这恨一装心里便是30年。查到黄公望的行踪后,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黄公望于死地。

黄公望掉进江里,差点没命,这时正好有一个樵夫路过,扔了担子跳入江中,把黄公望救了起来。

樵夫古道热肠,跟他说:既然有人要害你,你这么大年龄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边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黄公望步履蹒跚,跟着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驿道,走了不到十里路,来到一个叫庙山坞的山沟里。当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现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着七八户人家。

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酷似一只淘米的竹编筲箕。黄公望举目四望,此处山峦起伏,林木葱笼,江水如练。整个富春江尽收眼底,景致奇美!

80岁老翁只能等死?了解黄公望你会有所感悟

黄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里,天一亮,黄公望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门,沿江走数十里,风雨无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来画,心随念走,身随缘走,在他删繁就简的人生里,所到之处皆为风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黄公望就是这样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关心、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除了画画,黄公望常常接济村里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画,落款“大痴道人”,让樵夫带到城里去卖,并嘱咐:没有十两银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听,这张皱巴巴的纸要卖十两银子,觉得这老人准是想钱想疯了。当他来到集市,铺开那张纸。立马有买家过来,掏出十两银子,买了就走。

樵夫很吃惊,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挣不到十两银子啊。

这以后,黄公望每两三个月就让樵夫去卖一幅,卖画所得全部接济村民。这个村被黄公望的画生生包养成了小康之村。

80岁老翁只能等死?了解黄公望你会有所感悟

黄公望80岁那年,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图》。

他要在这副画中讲述一条河流的一生,他要在这幅画中,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状不同,几百棵树木,棵棵姿态迥异。

黄公望踏遍了富春江两岸,背着画卷带着干粮一路前行。渔舟唱晚,樵夫晚归,山林寂静,流水无痕都变成了他人生的注脚。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对话。对话中,可以说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

80岁老翁只能等死?了解黄公望你会有所感悟

80岁老翁只能等死?了解黄公望你会有所感悟

四年之后,黄公望84岁,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

在这幅画里,有苏东坡想看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沧浪之水,可以濯吾缨。黄公望仿佛听到河流喜悦的声音。也听到了河流哭泣的声音,听到自己科考时的得意,也同样听到了他46岁时坐牢的痛苦。

画中,黄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画里有8个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个。在黄公望看来,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别人看到,领悟与回顾,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600多年前,80岁的黄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们普通人相比,黄公望也许是苦闷的,没有灯红酒绿,也没有推杯换盏的声色犬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劳苦、不是疲惫,而是轻浮,轻浮得没有生命的重量、没有生命的价值。

黄公望也是幸福的,在这副“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画里,他找到了整个世界。

现实生活里,我们常常听别人说自己年龄大了,无法前行。

其实真正牵绊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龄大了,而是懒惰和怀疑。真正要出发的人,随时出发,便会海阔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