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婚姻有三大目的,但都跟爱情没有关系


易中天:婚姻有三大目的,但都跟爱情没有关系​今天看到一个视频,是易中天先生讲课的视频。他在讲婚姻这个东西,人类构建了婚姻制度,目的是什么呢?易中天先生的答案是:

婚姻有三大目的,第一是抚育子女,就是保证这个孩子有父爱和母爱;第二是赡养老人,因为人都会老,老人总得有子女来养老送终;第三是处分财产(这条他没展开说,我的理解是,所谓的处分财产,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怎么构建结婚的共同财产,结婚后怎么挣钱,怎么花钱这些东西)

然后他接着说:这三大目的都与爱情无关。就是说,你能实现这三大目的,什么爱不爱的,都不重要了。

(注意哈,这是易中天先生在剖析婚姻制度形成的目的及背后的目的,而不是他倡导这样的价值观。他还有本书叫《中国的男人与女人》,写得真的很棒,语言通俗幽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确实值得一读。)
易中天:婚姻有三大目的,但都跟爱情没有关系

你仔细想想,在古代,甚至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包办婚姻都一直存在。那样的婚姻有爱情吗?没有吧。两家家长,互相看一看家境、看一看小伙的人才、看看妹子的长相、品德、家务什么的,觉得合适,那就找媒人说一说;或者这种双方家庭背景各方面的信息,由媒人(中介)提供,最终基本上都是由“纸面实力”来进行搭配的。

包办婚姻的两个基本特点:

1、父母意志;

2、纸面实力。

其实现在的相亲,或者很多人“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样子,就跟包办婚姻很像的。一方面,还是要看父母的意见,很多人家父母的意见,在2018年了,都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是非常看重纸面实力,先从长相上来讲,假如男的长得高大帅气、一表人才,父母基本上都是满意的;​假如男的工作好挣钱多,父母也是满意的。
易中天:婚姻有三大目的,但都跟爱情没有关系

对于很多女方的父母而言,他们很少关注爱情这个东西,也很少关注自己女儿的价值问题。只要看到男方“条件好”,那基本就准行。(所谓的“自己女儿的价值”,就是自己女儿在男方的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男方式怎么对她的,父母不是很在意这个,而且这个也很难被外人看出来,幸不幸福、辛不辛苦,只有当事人知道——所以,是否决定要结婚,应该完完全全是当事人自己的意愿)

这样的判断方式,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你经常会看到,一个女的,嫁了一个你觉得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男人,过了几年,发现他们离婚了。或者当这个女孩跟你私底下聊天的时候,你会经常听到她在抱怨,说自己一点都不幸福。

问题出在哪儿呢?
易中天:婚姻有三大目的,但都跟爱情没有关系

问题就是,很多人的婚姻,过分的迷信了父母的观念、过分听从了父母的意志。你需要想一个问题,父母他们那个年代,跟我们这个年代,是有很大很大不同的。不客气地说,父母他们那个年代,人们所受的束缚更多,人不太像一个自由的人,太多教条、太过刻板。

不信你回头去看看八九十年代的电视节目,那时候的人们,都很僵硬、很拘束,一点都不活泼,人性解放得不够彻底。

再者,所谓的“纸面实力”害死人,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他们的记忆中,基本上都携带了很多关于饥饿、疾病、苦难的记忆,在那样的条件下,什么爱不爱的、情不情的,都是扯淡的。就像《骆驼祥子》里老舍写的那句著名的话——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所以,我们的父母辈,他们还是会非常的看重“纸面实力”。但是,这个东西还是不可靠。不是说纸面实力不重要,但你要看它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易中天:婚姻有三大目的,但都跟爱情没有关系

那这里就要讲到爱情了,爱情永远重要,因为没有这个东西,其他的东西再多再好,你也不会幸福。因为当一切都变成了“已经拥有”,那么你就会失去感知能力。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比如我们有手有脚,你就不会觉得这些东西多么重要,但是那些没手没脚的人,就会无比的羡慕有手有脚。房子、钱、车什么的,也一样,当你有了,这些东西还是很难给你带来满足感——人最终的满足,还是要在精神上找到归属。

你觉得钱啊、房子啊这些东西无比重要,那只是因为你没有,你一旦有了,你还是会陷入新的焦虑、新的空虚。在那个时候没有爱情,没有寄托,你更难受,而且是一种虚空的难受,难受到你的世界失去了颜色,一切变得灰暗与虚空——不像你现在,你操心这个操心那个的,但是当你连操心都没有了,成天花天酒地虚度光阴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堕落与消亡,人在那样的条件下,变得不再有血有肉。
易中天:婚姻有三大目的,但都跟爱情没有关系

所以,结婚,一定要嫁给爱情。但注意,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叫爱情,那种能给人历久弥新的爱情,是发现价值。什么叫发现价值呢?就是——你欣赏他,懂他,接受他,你觉得他很重要,你愿意跟他一起上战场;他欣赏你,懂你,接纳你,觉得你很重要,他愿意跟你一起逛商场。

如果不是这类似的理由结婚的,其实跟单身没多少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