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中國既是“茶的國度”,又是“詩的國家”,因此茶很早就滲透進詩詞之中,從最早出現的茶詩到現在,歷時一千七百多年,為數眾多的詩人,文學家已創作了不少優美的茶葉詩詞。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一字至七字詩·茶

(唐)元稹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這是一道饒有趣味的詩,在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痴絕翁》);而茶可洗盡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元稹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描繪了茶的形態、功用和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作者簡介:皎然,唐代詩僧,字清晝,本姓謝,為南朝謝靈運第十世孫,浙江湖州人。生卒年月不詳。他是陸羽的好友,比陸羽年長十多歲,與其結為緇素忘年交。皎然是第一個提出“茶道”概念的人,也是寫詩吟酬陸羽最多的人,計有尋訪詩三首、送別詩二首、聚會詩六首及聯句多首,為後人研究陸羽生平提供了許多重要線索。現有《皎然集》、《詩式》等傳世。

“遺”同“為”音:表贈送的意思;“剡”同“善”音:“剡溪”,水名,位於浙江東部;“爨”同“竄”音:此處當燒、煮茶之意。

僧皎然首標“茶道”,使茶道一開始就蒙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為中心的茶文化圈內任何僧侶、文人所不可匹敵的。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唐)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此詩內容可分為三部分。開頭寫謝諫議送來的新茶,這是天子、貴人專享的,有受寵若驚之感。中間敘述煮茶和飲茶的感受。由於茶味好,所以一連吃了七碗,覺得兩腋生清風,飄飄欲仙,寫得極其浪漫。最後,忽然筆鋒一轉,轉入為蒼生請命,詩人期待茶農們的苦日子能有盡頭,詩裡蘊含著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這首詩寫得揮灑自如,毫不費力,從構思、語言、描繪到誇飾,都恰到好處,能於酣暢中求嚴緊,有節制,盧仝那種特有的別緻的風格,獲得完美的表現。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韻味無窮的友情詩。詩的前兩句寫客人寒夜來訪,主人點火燒茶,招待客人;後兩句又寫到窗外剛剛綻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別有一番韻味,顯得和平常不一樣。

整首詩語言清新、自然,無雕琢之筆,表現的意境清新、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噴薄,整首詩的情緒在開篇即達到高潮,後面三聯逐漸回落。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還是自我安慰說“清明可到家”,都是開篇兩句的註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

整首詩在情思的氣勢上由高到低,而又渾然一體。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幽居初夏

(宋)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該詩前六句寫景,後二句結情,全詩緊緊圍繞“幽居初夏”四字展開,四字中又著重寫一個“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這首詩是詩人一生憂國憂民,熱愛生活,積極用世,堅韌執著的個性的表達。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山泉煎茶有懷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詩人似乎處在一種無所事事之狀態,惟有以煎水煮茶為樂,還要把這種特殊飲茶享受傳遞給愛茶友人。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詞中感懷前塵往事。上闋以黃葉、疏窗、殘陽之秋景的勾畫,描繪喪妻後的孤單淒涼;下闋寫沉思中所憶起的尋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為喻,描繪與亡妻往日的美滿恩愛,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

全詞景情互相生髮,互相映襯,一層緊接一層,雖是平常之景之事,卻極其典型,生動地表達了詞人沉重的哀傷,故能動人。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題禪院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

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

此詩首二句寫往昔漫遊酣飲之豪興,後二句寫如今參禪品茶之悠閒,對比鮮明而出語平淡,對於消逝的年華不露惋惜之情,對於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全詩詩情曠達,境界清幽。

這首詩中包含著對年華老去時的感念與豁達、對過去青春歲月的追懷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全詩灑落而不見其辛酸。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這十首茶詩字裡行間都透著茶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