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正了解“心肌缺血”吗?

您真正了解“心肌缺血”吗?

中老年“心肌缺血”的答疑解惑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心肌缺血多发生在40岁前后,平均患病率约为6.49%。

经常有患者朋友因感到胸闷不适而说自已有“心肌缺血”;也有部分患者因心电图报告提示“心肌缺血”可能,已经按照“心肌缺血”治疗了很久。当然,医生也会经常评估冠心病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发作,是否存在心肌坏死。

本文就心肌缺血患者常遇到的问题解答如下。

问: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答:心脏每分每秒不停地工作,为全身的器官和组织(包括其自身) 供应富含人体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心脏在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和氧气,这些都来自三支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当心脏活动增强时,如运动、情绪激动或者餐后,心肌消耗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会增加。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脏增加的需求和消耗,保持“供需平衡”,不至于发生因消耗增加或供应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

若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同时又没有很好的侧支循环代偿,相应部位的血流可能减少,其供应的这部分心肌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功能受影响。如果冠状动脉内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相应部位的血流完全中断,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往往存在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代偿,不一定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冠状动脉痉挛、夹层、畸形、炎症、栓塞等都可以造成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甚至诱发心肌坏死。

除冠心病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肺栓塞、低血压休克、严重贫血低氧血症、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甲亢心肌氧耗增加等情况,也可导致心肌缺血。

因此,心肌缺血,就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

您真正了解“心肌缺血”吗?

问: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

答:心肌缺血有6个典型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查。

1.在工作劳累或精神紧张的时候,会感觉胸骨背后或心前区有一种闷胀痛,或紧缩样的疼痛。这种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臂放射,并持续3~5分钟,使人出大汗。马上休息,可慢慢自行缓解。

2.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适当休息后又能自行缓解。

3.遇到寒冷天气或饱餐后,又或饮酒之后,出现胸痛、胸闷。

4.晚上睡觉,原本高度合适的枕头突然感觉低了而感觉胸闷憋气,垫高枕头后方觉舒适。

5.晚上熟睡或白天平躺着,突然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6.在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问:心肌缺血有哪些危害?

答:1.缺氧。心肌缺血对患者身体最典型的危害就是会引起缺氧,这主要是因为心肌供血不足,心脏的血氧摄取量从而降低,心脏正常跳动所需要的氧气无法得到充足提供,从而也就引起了缺氧情况的出现。

2.有氧代谢减弱。心肌缺血造成的缺氧可直接导致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从而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发生。

3.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缺能量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出现。这种疾病一旦形成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细胞坏死、瘢痕,从而使得患者心脏变得僵硬,长时间如此下去很容易诱发患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并出现严重心源性休克。

4.导致患者猝死。心肌缺血最严重的危害就是会导致患者猝死。这种情况一般在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中最为常见。心肌缺血最容易诱发的心脏疾病就是心肌梗死,而这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心肌缺血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心肌梗死出现。

问:哪些人易患心肌缺血?

答:在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中,有几类人的患病率高于常人,主要包括以下这些。1.40岁以上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更容易患缺血性心肌病。2.“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和过于肥胖的人,这些同时伴有冠心病诱发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引发心肌缺血性胸痛。3.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家族中曾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上了冠心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冠心病的概率就更大,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性也就越大。4.心理压力过大的人群。临床上心理、情绪性心肌缺血的患者也非常多。这类人往往因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中经常有不顺心的事情,导致情绪长期压抑。他们的症状表现为压抑性或者多疑、敏感、激动、急躁、攻击性性格。

您真正了解“心肌缺血”吗?

问:心电图有变化就是心肌缺血吗?

答:冠心病患者无心肌缺血或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伴随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和T波变化;随着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缓解,心电图可随之发生变化,直至恢复到基础状态。如果发生了心肌梗死,心电图往往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和Q波形成等动态演变过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大部分遗留R波降低或缺失和病理性Q波。患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可伴随持续异常的心电图表现。

导致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的因素非常多,除心脏疾病外,还包括很多非心脏因素,如脑血管病、胆囊炎、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等,精神神经因素(如过度生气、紧张和焦虑)也可导致心电图变化。如果不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不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单凭一次心电图异常,并不能诊断冠心病,也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问: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吗?

答:心肌缺血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一种常见疾病。对于年轻人来说,患上心肌缺血并不意味着一定患上了冠心病。如果在出现心肌缺血的同时还有感冒、腹泻等感染病病史,应该考虑是不是心肌炎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如果老年人在出现心肌缺血的同时有心绞痛,同时还有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或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应该考虑是不是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此外,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心肌缺血的同时还有失眠、工作压力大、熬夜劳累等因素存在,应该考虑是不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导致的心肌缺血。另外,一些其他脏器的疾病也容易导致心肌缺血,比如肿瘤、肾脏病、肝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等。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治疗原发疾病了。可见,心肌缺血并非一定是冠心病的表现。

哪些检查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

答:心肌缺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确诊心肌缺血需要有客观依据,须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当你胸闷、胸痛去医院看病时,应该做的是如实向医生诉说病史。医生一般在询问病史和查体基础上,会建议你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做进一步检查,如检查肌钙蛋白(一种心肌损伤和坏死的标志物),必要时行冠状动脉CT检查。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者,应遵医嘱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通常,有经验的医生通过问诊了解患者胸痛发作的特点,即可诊断冠心病和心绞痛;再结合心电图,若发现存在与心绞痛发作相关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可考虑为心肌缺血所致。

“南方名医”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全国邮发代号47-66.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