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的用處,正所謂:“百藥”風流被抓現,寫詩自救得賞錢

據唐朝劉餗所著《隋唐嘉話》記載,唐太宗時期的散騎常侍、太子右庶子李百藥,還曾有過一段頗為風流的經歷,不過,在這個故事裡,李百藥的形象似乎又與他留給世人的印象有些出入,為了能有對比的樂趣,我們就先來聊一聊李百藥這個人。

李百藥,公元564年出生在博陵安平,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安平縣,由於自出生起就體弱多病,祖母便給他取了“百藥”這個名字。李百藥的父親李德林,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的史官,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李德林入隋為官,被拜為“內史令”,封安平縣公。

一首詩的用處,正所謂:“百藥”風流被抓現,寫詩自救得賞錢

所以說,李百藥是出生在官宦世家的,從小就在父親的影響下飽讀詩書,非常有才華,不過父親在公元592年被人誣陷貶為湖州刺史、再貶為懷州刺史,憂鬱悲憤之下很快去世,也讓李百藥對仕途有了新的認知,這一年,李百藥28歲,已是東宮舍人,主要負責陪伴當時的太子楊勇讀書。

父親去世後,李百藥順理成章的承襲了安平縣公的爵位,並且因為深受權臣楊素的喜愛,而獲得了禮部員外郎的官職,前文已經說過,李百藥出生在書香門第,對於定律令、修史、修文書一類的工作很是喜歡,所以他成為禮部官員後,開始奉詔修《五禮》、寫《陰陽書》時,是非常愜意的。

一首詩的用處,正所謂:“百藥”風流被抓現,寫詩自救得賞錢

不過,宦海沉浮,隨著楊堅的年紀越來越大,隋朝的皇位爭奪戰也俞發激烈,太子楊勇是個耿直人,雖然好色,但個性較為寬厚,遠比不上心機深沉的楊堅次子楊廣,而這個時候的楊廣,心裡藏著“大夢想”,表面上處處依照父母的期望行事,暗地裡一邊培植自己的勢力,一邊使勁給楊勇潑髒水,終於在公元600年,成功將楊勇拖下太子之位,而自己也順勢“接盤”。

就在楊廣努力往太子之位靠近時,也曾找到李百藥,希望他能將寶押在自己身上,不過李百藥委婉的拒絕了他,還拿出了生病的藉口,小心眼的楊廣轉身就把李百藥的名字加到了“仇人錄”上。

一首詩的用處,正所謂:“百藥”風流被抓現,寫詩自救得賞錢

公元604年,楊堅駕崩,不少資料都形容這位隋朝開國皇帝的死為“離奇”,我們以後也可以聊一聊。

總之,楊堅死了,楊廣繼位,成了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隋煬帝。曾經拒絕過他的李百藥遭了殃,被免去一切職務踢回了家鄉,一直到公元609年,才又慢慢做起了地方小官,然而此時的隋朝,已是民怨沸騰、起義不斷。

公元615年,李百藥被調到建安,也就是現在的福建建甌市當郡丞,可惜他在赴任途中被起義軍阻攔,不得前行,3年後,楊廣被叛軍殺死,隋朝大亂,李百藥的建安之行被迫取消,一介文弱書生身處亂世之中,為求自保只能選擇加入起義軍。

李百藥先後跟隨過三位農民起義將領,最後在追隨杜伏威時,唐朝已經建立且逐漸穩定下來,李百藥遂勸諫杜伏威向唐朝投降,杜伏威原本也是同意的,但卻在前往長安的途中變卦,秘密寫信讓人殺掉李百藥,好在杜伏威的養子竭力保護,李百藥才逃過一劫。

一首詩的用處,正所謂:“百藥”風流被抓現,寫詩自救得賞錢

後來唐高祖李淵平定杜伏威,還曾誤會李百藥也是造反之人,好在找到了當初杜伏威命人殺害他的信件,他才得以逃過死刑。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李百藥還是被流放甘肅,且在唐高祖時期一直未被啟用。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因為欣賞李百藥的才華,終於決定啟用他。

公元627年,李百藥被封為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

公元628年,又被封為禮部侍郎,並得以繼續修史。

公元630年,再遷太子右庶子,負責輔佐太子李承乾。

李百藥在李世民手下,才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盡心竭力的輔佐太子、編撰史書、直言上諫,以工作上的盡職盡責來報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公元648,李百藥去世,享年84歲,史載他性格沉靜、為人寡言,但非常喜歡提攜年輕人,且毫不貪財,儘管經歷過官場傾軋、朝代更替,他對待自己的工作卻始終認真負責。

一首詩的用處,正所謂:“百藥”風流被抓現,寫詩自救得賞錢

當然,文章開篇提到的那個小故事也不能忘,事實上很多時候,正是許許多多的小事情,才讓一個看似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古人形象變得鮮活起來。

《隋唐嘉話》說,李百藥還不到20歲時,是個“儀神俊秀”的小鮮肉,有一天他跑到楊素家裡跟楊素的姬妾發生了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誰知正巧被楊素撞破,楊素便將他綁到了大廳上。這楊素可是隋朝的開國功臣,還是個百戰百勝的大將軍,當時又跟李百藥的父親李德林同朝為官。

一首詩的用處,正所謂:“百藥”風流被抓現,寫詩自救得賞錢

他見李百藥白白嫩嫩、可憐兮兮的,想到自己後院的姬妾一大堆,有時候連誰是誰都分不清,因為知道李百藥有才氣,年紀又小,所以對他起了憐憫之心,就對他說,“知道你會寫詩,你要是能寫首好詩,我就饒你不死。”。

李百藥一聽這還不簡單,站起來就是一通狂寫,寫完後給楊素一看,楊素表示很喜歡,當即將他放了,還把那個跟他發生了不可告人的事情的姬妾直接送給了他,另外再贈了他一大筆錢。

李百藥估計也沒想到,會寫詩這麼吃香,難怪人都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了,感嘆一句,那時候真是文人的最好時光。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