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的2018年:“護城河”外的深謀遠慮

順豐的2018年:“護城河”外的深謀遠慮

2018年,對順豐控股來說,註定不平凡。


眾所周知,速運業務是順豐的核心業務。然而,2018年的順豐,沒有僅僅侷限於深挖時效性這條“護城河”,而是另有深謀遠慮。

從2018年3月順豐建立順心捷達,發力重貨快運業務,到10月底順豐整合DHL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區的供應鏈,順豐這一年,在轉型綜合物流服務商的路上,馬不停蹄。

順豐速運集團首席戰略官陳飛向表示,順豐不斷加強科技和供應鏈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為成為一家科技驅動的綜合物流服務企業打好基礎。

順豐的2018年:“護城河”外的深謀遠慮

“護城河”外的大蛋糕

快遞行業內,順豐有著自己的“護城河”。

拿2017年數據說,順豐一共營收了711億元,比“四通一達”加起來都多,但同時順豐全年的快遞單量卻又是這6家公司中最少的。通過簡單計算可知,順豐的單次快遞收入為23.29元。

換言之,順豐快遞費用比較高,但是很多的消費者依然最終選擇順豐。為什麼消費者會有這樣的選擇?順豐的2017年年報也道出其中秘密——時效性業務。

2018年,順豐繼續深挖“護城河”,在速運方面繼續拉開與對手的距離。在代表速運能力的航空運輸方面,順豐有著自己的盤算。

順豐的2018年:“護城河”外的深謀遠慮

除了2018年底順豐航空第50架自有全貨機正式投入運行之外,順豐這一年的亮點在於順豐鄂州民用機場獲批與建設。順豐方面表示,未來順豐將以鄂州機場為中心,全面打造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航路航線網絡。

航空之外,2018年的順豐為守護“時效性”,採取多式聯運,祭出另一記殺手鐧——高鐵。

中國鐵路總公司工作會議上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高鐵2.9萬公里以上。在全國不少速運線路中,高鐵運輸效率甚至高於航空。

2018年8月,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背後,是順豐在高鐵速運時代佔得的先機。然而,2018年的順豐,沒有止步。因為“護城河”外還有著更多的精彩。

快遞市場是中國物流行業金字塔的塔尖,這之下的大物流市場是幾千億規模的快遞市場的數倍。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秘書長賀登才也認為,中國綜合物流市場達十幾萬億。順豐等民營快遞企業,在這一行業內還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2018年上半年,重點物流企業累計實現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3%。分企業類型看,綜合型物流企業同比增長16%。

順豐轉型綜合物流服務商還依託於中國製造和服務業升級換代。當下,客戶對物流服務的要求不斷提升,希望物流企業能提供科技含量高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協助客戶滿足終端消費者的需求。

搶佔“大物流”

深遠佈局之後,未來的順豐,不僅是一家快遞公司。面對中國十幾萬億物流市場的“誘惑”,面對中國製造和服務業升級換代的內在要求,2018年一整年,順豐馬不停蹄,在轉型綜合物流服務商的路上持續發力。

2018年3月,順豐收購了廣東新邦物流,建立獨立品牌順心捷達,發力重貨快運業務。4月,順豐參與了美國流服務平臺Flexport新一輪的融資,加碼國際業務。8月,順豐與美國夏暉集團一起成立了新夏暉,加碼冷鏈業務。10月,順豐控股收購DHL在大中華的供應鏈業務,整合中國內地、澳門和香港的供應鏈管理業務。

這些收購背後,潛藏著順豐打造供應鏈和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的訴求。從物流地產到供應鏈,從冷運到重貨,再到國際業務,這些絕非普通快遞公司能夠完成的。

從快遞擴展成為綜合物流服務商,是行業內的普遍規律。比如世界三大快遞巨頭之一的美國聯邦快遞,就是從快遞業務起步,成長為綜合物流服務商。

佔據美國快遞市場重要地位的聯邦快遞,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公司榜單中以營收603億美元暫居第180位。而同期,發展路徑類似、在中國快遞市場佔據重要地位的順豐,營收僅為聯邦快遞的六分之一左右。

整體來看,順豐很多地方都有向FedEx學習的痕跡,畢竟這些細節都是前者“摸”出來的寶貴經驗。不少業內學者也認為,中美快遞行業,雖然經歷階段不同,但走向相似。

提到產業鏈整合,順豐在短短一年間獲取了需要多年才能建立的各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為公司成為科技驅動的綜合物流服務公司邁進一大步。

這一系列收購還讓順豐迅速收穫了經驗,擴展了客戶。比如,2018年10月底順豐收購了世界500強DHL供應鏈中國境內的業務。

順豐方面也坦承,DHL為全球領先的物流集團公司,擁有高水平的供應鏈及合同物流服務。通過本次交易,順豐將整合高質量的供應鏈物流資產,降低探索學習成本,在短時間內獲得重要的戰略能力。

同樣,順豐的重貨業務,藉助順豐與順心兩個品牌,實現了零擔行業高中低端市場的全覆蓋。

根據2018年順豐中報披露的信息,順豐新業務初戰告捷,其重貨、冷運、同城配、國際等業務,增速分別達到了96%、48%、159%和41%。

市值縮水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新業務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順豐的綜合物流服務商的戰略。

順豐的轉型升級戰略沒有什麼問題,符合物流行業內在規律和趨勢。資深投資專家劉忠嶺也表示,順豐這種佈局大物流,打通產業鏈,成為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的做法,對順豐來說勢在必行。

然而,也在2018年,順豐卻不得不面對一件事——市值縮水。上市以來,順豐市值從高峰時的近3000億元總市值,下跌到目前的1500億元左右。

順豐的2018年:“護城河”外的深謀遠慮

面對這個問題,整個2018年,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等多重因素影響,整個中國股市都在下跌中。大環境如此,即使是快速增長的快遞行業,也難免受到影響。

順豐的股價下跌,和整個二級市場的行情低迷有關係。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A股市場整體走弱,上證和深圳成指比高位分別下跌30%和37%。

除此之外,順豐2018年第三季度報也加劇這一趨勢。順豐三季度報告後,短短兩個月時間,股價下跌了將近20%。2018年三季報顯示,順豐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利潤為7.94億元,同比下降54.84%。

不過,仔細對比順豐2017年同期報,發現其中另有玄機。

2017年第三季度順豐利潤包含順豐出售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部分股權的投資利潤。如果剔除出售2017年第三季度順豐出售豐巢部分股權的收益,2018年第三季度順豐對比2017年同期,利潤反而增長了近20%。這意味著順豐基本盤持續穩健的增長。

面對當下的市值縮水,相比於公司短暫地受大環境影響的股價波動,順豐方面更看重長遠的戰略規劃。積極佈局未來,不斷加強企業的競爭力,才能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不過,順豐股價下跌之後,卻出現了另外一番景象。

部分國際投資基金開始佈局順豐,包括新加坡主權投資基金、美國及加拿大的退休養老基金、阿拉伯的主權基金、北歐國家的中央銀行及國家養老基金,歐洲的金融控股集團等。

除了這些國際資本,國內私募景林資產也揮出大手筆,出現在10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上。數據顯示,景林優選私募基金新近持有順豐控股498.7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的0.56%。

長線看,未來順豐市值將重歸其市場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