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的死亡营之切尔姆诺(二)

1941年的10月,位于罗兹西北60公里一个叫做切尔姆诺的荒僻小村庄里出现了一个身穿党卫军制服、气宇轩昂、面容和蔼的人。此人举止得体,外表儒雅,不时面露微笑。他在村子里一个早就废弃的庄园转了一圈,然后又到村外不远的森林中“散了散歩”。之后,便打道回府了。不久,他巡视过的废弃庄园便重新被围起了高高的木栅栏,这些木栅栏足足有3米高。村民们再也看不到这个自一战以后便被废弃的庄园了。然后森林里也被宣布是军事管理区,闲杂人等禁止入内。

这个人便是赫伯特·兰格,他是受希姆莱的委托,来到瓦尔特兰地区协助格雷泽,将那些令人“闹心”的“犹太人渣”彻底赶走的。

纳粹的死亡营之切尔姆诺(二)

(赫伯特·兰格)

赫伯特·兰格对这件事很在行,因为他本人就是T-4计划的一员。在1940年便开始使用毒气卡车对“精神病人”和“残障人士”进行“物理消灭”了。他来到切尔姆诺之后,自然也选择使用毒气卡车。这次,先期带来了三辆经过特殊改装的毒气卡车。这些卡车的品牌叫做“SAURER”,我还没真没在马路见过,估计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了。这三辆卡车经过特殊改装,一次能装50人,密封设计,在车的底部有一个特殊的密封进气口,直径大概六厘米,通过一根金属管子与汽车的发动机相连接。汽车的发动机使用汽油为燃料,可以产生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经过化学家的测试,来确保在废气中有足够的一氧化碳,这些一氧化碳与人体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人进入缺氧状态,最后致命。

纳粹的死亡营之切尔姆诺(二)

(经过改装的毒气卡车)

切尔姆诺灭绝营在1941年12月正式完工。1941年12月8日正式开始“运营”。它分为两个营地。一个是那座废弃的庄园,里面有一栋“别墅”还有还好几栋小房子(其中的一栋粮仓直到战后30年还存在,其余的已经不复存在了)。这里是脱衣服、抢夺财产的地方。抢来的财物可以暂时储存在这些房子里,大的“别墅”是脱衣服上毒气卡车的地方。然后毒气卡车会把犹太人运往不远处的那片森林里,在森林深处,有一片被开发出来的空地,那里已经挖了很多大坑,会将受害者埋在那里。计划很好,执行力很强,目的明确,准备充足,灭绝开始了。

最先承受灾难的自然是切尔姆诺附近的犹太人。在科洛(距离切尔姆诺最近的市镇),当地警察和政府官员张贴布告,通知本地区的所有犹太人在一日内收拾好自己的细软,因为“你们将要被重新安置”在东部地区,那里水草丰美、物产丰盛,你们将会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新天地。谁愿意去呢?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去莫名的地方呢?谁愿意去战火纷飞东部地区讨生活呢?所以,随之而来的便是耍混蛋了。对于“重新安置”的过程,潘·法尔博斯基这位土生土长的科洛人记忆犹新。他是波兰人,有日耳曼血统,所以他得以处在旁观者的角度亲眼目睹那些可怜的犹太人是怎么被带走的。“一早上,镇上的犹太人就被集中起来,有的是自愿来的,有的是被从屋子里强拉出来的,他们被集中在镇子中间,宣布将被重新安置。目的地是东部地区的某个地方,只能带些细软。接着便是去车站,在那里他们将坐上去切尔姆诺的卡车(因为科洛离切尔姆诺很近,无法用火车也用不上火车)。去往车站的路途简直是死亡之路,走的慢的,不愿走的被纳粹用棍子狠狠的抽打,很多人还没到车站就已经被打死了。在去往车站的人群后面跟着一辆卡车,被打死的人直接扔到卡车上拉走。”这就是“重新安置”,充满了血腥、野蛮、暴力。

纳粹的死亡营之切尔姆诺(二)

(现在的科洛车站)

纳粹的死亡营之切尔姆诺(二)

(犹太人到达了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站)

在犹太人到达切尔姆诺村之后,会被直接拉到已经被围起来的“庄园”里面。在那里,会有党卫军的军官向他们宣告,”你们将被重新安置到德国新征服的东部地区,主要是开垦和种植,在那里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营地,但是到那里之前,你们先要经过消毒和卫生检查,一面传染病的发生。现在,你们要先洗澡,进行全身的消毒,屋子里面脱光衣服,然后洗澡,洗完澡就可以出发了。”人们将信将疑,大部分不信,但是又能怎样,早些时候已经经受过殴打,一路上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已经精疲力尽了。于是纷纷脱光衣服,跟着人群往前走,在边上还有看守监视,都在催促快、快。已经容不得人们细想了,走过脱衣服房间,前面是一个拐角,经过拐角便是大门,就是一辆卡车门,人群又犹豫了,都不傻,内心深处肯定已经有疑问了,洗澡上什么汽车呀?这是最惨烈的时刻,一个当时负责站岗的警察后来说“赤身裸体的人稍微慢一点便会遭到毒打”,这些犹太人又一次惨叫着、哀嚎着跑进卡车里,只为躲避像雨点一样落下的棍棒。

纳粹的死亡营之切尔姆诺(二)

(进入卡车后的犹太人)

等到卡车装满了人以后,看守会把卡车大门关闭,然后大喊一声“放水”,卡车驾驶座上的党卫军便会发动汽车发动机,废气源源不断开始涌入卡车车厢。一开始没有什么动静,没过多久便会从车厢里传来凄厉的惨叫和用力挤打车厢的声音,那是来自行将赴死的人类所能发出的最惨烈的嚎叫,凡是听到过这种绝望的“哀鸣”的人,无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噩梦。

漫长的惨叫声在几分钟里结束了。毒气卡车缓缓开动,驶出庄园的闸门,向西北方向的森林开去。车的速度并不快,甚至有些缓慢,这是因为犹太人并没有断气而是昏迷了,要是车太快的话,等到了森林里会有人还活着,这样就会很麻烦。党卫军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他们要有效率、干净利落的把这件“惨剧”办好。

在森林中,特别行动队已经准备好了。他们的目的是把死难者尸体扔到大坑里,摆好,埋了。尸体码放要整齐,首尾相接。这样可以节省空间,每个坑可以多埋一些人,效率也会提高。而负责干这个活的人全都是犹太人,你以为党卫军会干这个事么?他们才不干呢!他们所做的就是拿着棍子和皮鞭在边上监视,看见行动迟缓的上去一顿胖揍。特别行动队的人员过一至二周就会轮换一批,因为这些干的太久之后党卫军担心他们会造反,换下来的人被带到坑边直接枪毙。新人干一段时间之后也是同样的命运。

可是有些事情一直困扰着党卫军。其一是特别行动队的人知道自己早晚会死,他们时时刻刻都有逃跑、反抗的心思,这令党卫军十分警惕;其二是特别行动队的犹太人干过一段“埋尸”的工作后,他们就变成“熟练工”了,让新人顶上又需要时间熟悉“工作流程”,增长“经验”也需要时间,这与纳粹要求的工作效率是相悖的。这两件事情从灭绝营诞生开始就一直困扰着党卫军,一直到营地关闭也没有得到解决。

特别是第二件事情。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入侵苏联,到了1942年开春,德军在苏联斯摩梭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发现万人坑,尸体经确认全部都是波兰战俘,这些遇难者是德国和苏联联手进攻波兰时苏联抓的俘虏。纳粹马上把这件事情公布了出去,真是狗咬狗——一嘴毛。这便是卡廷森林惨案(以后有机会咱们在细说这个惨案)。这件事情令希姆莱产生警觉,马上下令,在波兰执行的大屠杀不能一埋了事,万一日后被人发现也是个麻烦,尸体要火化处理。之前已经埋了的,全部重新挖出来,烧了再埋。

德国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在这件事情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至。他们真的把所有埋了的尸体全部挖出来进行焚化。而这一命令直接导致大屠杀的过程更加复杂化了,执行者更加需要特别行动队的犹太人来完成所有步骤的工作。到了后来,因为要杀死的犹太人实在太多,特别行动队的人员无法“定期枪决”,而是需要大量熟练的技工来执行搬运尸体、火化尸体、将骨头敲碎、拔金牙这些工作,这就给了一些幸运者机会,切尔姆诺的恐怖真相才没能湮灭在时间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