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职称制度改革取消外语门槛

芜湖职称制度改革取消外语门槛

昨日,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江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情况进行解读通报。

记者了解到,建国后我国的职称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它在凝聚人才、激励创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2018年开始,安徽省出台实施意见,启动职称制度改革。这也是近30年来的职称制度首次重大改革,涉及到全省320万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到芜湖市有近20万人左右。

据介绍,根据省厅意见,改革内容主要包含: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加强评审管理等5个方面、18项改革任务。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为职称评审“松绑”。取消职称外语和计算机门槛,这两项的成绩不再作为申报必要条件,可根据人员需求,一次性折算登记继续教育学时。论文也不再“一刀切”。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以及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

同时,鼓励人才扎根基层。对这部分群体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侧重考察其实际业绩。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针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其特殊身份、经历,制定相应评价标准,放宽资历、年限、继续教育学时等限制。目前,芜湖已推荐了3名相关人才完成职称认定。

建立了部分职业领域专技类职业资格和职称的对应关系,避免交叉,减少重复评价。突出“以德为先”的评价机制,加强诚信承诺审查,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遵循人才发展的规律实现科学分类。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技术、哲学研究、特殊类别等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内容。支持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改变急功近利的行为导向。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横向整合属性相近的职称,探索在新兴领域增设职称,并畅通民营企业、港澳台、外国、军队等各类群体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

在这些政策的落实方面,芜湖正在逐步推进。为扩大政策知晓度和业务经办能力,人社专家走进企业宣讲解答,提升专技人员投身改革的参与度。完善了工程系列的专家评委库,来自全市企事业单位、高校、国有企业中从事相关研究、教学的,具有高级专技资格并聘任的人员中,共128人提交了申请材料,经审核,114人符合条件,成为新一届评委库组成人员。

下一步,芜湖还将按照要求,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会同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县区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为建设芜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记者 程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