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吉和街曾经被称“鸡窝街”

你知道吗?吉和街曾经被称“鸡窝街”

说到吉和街,芜湖人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吉和街最早的时候,名称并不是这么好听,历史上还曾经被称作“鸡窝街”。芜湖市档案馆的档案,为我们还原了这一段历史。

吉和街南起新芜路,北至新市口,曾是芜湖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资格街道之一,从南到北穿过鹤儿山西麓,抵达新市口,东隔范罗山,与中山路步行街大致呈平行状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长江流域洪水泛滥,数千难民无家可归,流落野外,借山麓为掩蔽之所。其栖于山麓者,支竹竿、盖乱草为篷借以安身,暴风雨间以烈日,难民日夜蜷伏于草篷,身受非人之苦。

这些蓬户与鸡窝无异,竟然相联结形成一条街,俗称“鸡窝街”。它的名字也见诸报端,如光绪三十三年(1904年)八月二十八日《大公报》报道:“芜湖瘟疫盛行,殆于东门外暨河南、鸡窝等处,近日蔓延马路一带,朝病午死,路毙者尤多。”盖由卫生条件极差所致。1919年编修《芜湖县志》时,绘制《城厢图》,编纂者嫌名称实在不雅,改名为“矶窠街”。然而,“矶窠街”也毕竟碍眼,约在1927年,北伐军进抵芜湖,推翻了皖系军阀在芜湖的统治之后,以谐音的构词手法,将“矶窠街”改名“吉和街”。“文革”期间,改名为“反帝路”,1981年恢复今名。

2001年1月1日起,原吉和街、华盛街更名“吉和南路”,原狮子山马路、新市口路更名“吉和北路”,南、北路的结合点是新市口。由鸡窝街到矶窠街、吉和街、反帝路,最后复名吉和街,变化的街名里浓缩了百年沧桑。2009年,吉和南北路又合并为同一条路即“吉和路”。

(记者 李婷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