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齡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的教育經驗

她曾經是歌手,也是學者,更是母親和教育家,如今她還有一重身份是全球公民,每年世界各地到處飛,不斷探索生命裡的可能性。她是陳美齡。1955年出生於香港的陳美齡在六兄妹中排名第四,曾以歌手身份在日本出道。她先後在日本上智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求學,1989年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後,陳美齡的三兒子也成功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她一躍成為話題人物。日前在文化論壇《大家說》,陳美齡和上海觀眾分享了她的求學經歷和教育經。(《澎湃新聞》11-08)

陳美齡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的教育經驗

“自學”“好學”“活學”:讓孩子知道學習是很好玩的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蘭·斯坦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簡稱“斯坦福(Stanford)”,學術方面,斯坦福大學與舊金山北灣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同構成了美國西部的學術中心。據相關機構統計,截止至2018年10月,共有83位斯坦福校友、教授或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位列世界第七;27位曾獲得圖靈獎(計算機界最高獎),位列世界第一;8位曾獲得過菲爾茲獎(數學界最高獎),位列世界第八。陳美齡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大學,她有什麼成功的教育經驗呢?筆者在這裡談談個人的幾點觀察和體會。

一、重視孩子的第一個一千天的培育。陳美齡說:心理學的看法,孩子的第一個一千天非常重要,就是從你懷孕到孩子兩三歲。懷孕之後你就不要太緊張,不要太憂慮,要睡得好,吃得好。主要在這些方面。其中主要方法是重視刺激孩子的感官,給孩子全適的制激。陳美齡說:我們要讓孩子打開感官,儘量去感受,抱他、親他、唱歌給他聽、跟他說話,每天跟他做不同的事兒,按摩、看東西、聽音樂,不要重複,你教他睡覺也不要用同一個歌,最少可以有五六個歌,總之就是每天給他不同的刺激,突出就會多。

二、讓孩子早聽語言,多聽語言,豐富孩子的感受,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陳美齡說:語言越早越好,因為我們是受語言保護的人,我們是這種動物,我們的感覺很多時候就是你說出來就可以感覺到,你說不出來你就感覺不到。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給他們多聽一點語言,他們的感受會特別豐富,理解力也會提高。

三、在孩子8歲前,以玩主為,進行一些閱讀的合適訓練。陳美齡說:我反對這樣的安排,我希望小孩每天都有不同的生活。就像剛才我說的,你希望孩子多一點“突出”,最初的一千天很重要,孩子3-8歲成長得很快,然後8歲開始每個孩子會有點不同了,不用的突出慢慢會減掉,到了青春期,孩子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都定了,做得好和做不好的東西也定了。所以到孩子8歲為止,我們每天就是儘量去玩兒。要讀書,可是讀書也是玩兒,我就灌輸給小孩,讀書是最好玩的事兒。這事從小鍛鍊比較好,因為小時候的功課沒那麼重,比如他們把教科書帶回來,我會從頭到尾先看一遍,看看今年要學什麼,在他們學之前做一些預習。

四、以閱讀訓練為起點,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陳美齡說:喜歡閱讀、喜歡文字的同學是贏在起跑線的。他們回家後我就開始給他們看書,他們什麼書都喜歡看的話,就不會覺得功課難,也不會覺得溫書苦,所以我是很用心地去訓練他們喜歡讀書。

五、不是用身體陪伴孩子的成長,而是用心靈去陪伴孩子的成長。陳美齡說:陪伴不是身體的陪伴,是心靈的陪伴。我也很忙,不是每天都可以跟孩子在一起,可是我做了很多小功夫。比如有時候我去其他國家,沒有電話,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想媽媽,怎麼做呢?我每一天做一個小袋袋,裡面有一點吃的、一點小書、一點小玩具,交給奶奶,奶奶每天晚上把它藏起來,他們起來就去找,找到了就可以在路上玩。他們可以看字了我就寫一些字,還不會讀書我就畫一些畫。這是我現在還做的事兒,媽媽不在,他們也知道媽媽每天都在想他們。最重要的是讓你女兒知道,媽媽很愛你。

六、以身作則,通過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陳美齡說:不要打,我是不贊成打、不贊成罵的。從兒童心理學來說,打和罵是最不好的教導方法,為什麼?你打他,你罵他,他覺得痛,他覺得害怕才會聽你的話,就是基於力量,有力量的人就可以管他,這是權力的問題、體力的問題。他也會誤以為,只有你有權力、你有體力,你就可以去攻擊人,這也是錯的。有一個方法是以身作則。有很多家庭,比如媽媽做不到的事兒為什麼我要做,小孩會覺得不服氣。我當女兒時有點驕驕女的感覺,也會偷懶,但是當了媽媽後,我不想孩子像我一樣,所以我改變了很多,我丈夫也改變了,不吸菸了。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做什麼事兒,你也不要做。

七、引導孩子參加有意義的話動,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陳美齡說:手機這個問題真的很大,不單中國,在外國也是。手機是可以“中毒”的,就像吸菸、喝酒、吸毒一樣,它讓人興奮,有荷爾蒙反應,這是身體的反應。那個遊戲他習慣了,那種很高興、很興奮的感覺,他每一天都希望再有,何況他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小朋友是不一樣的,他們的荷爾蒙比我們多幾十倍,所以很難控制自己。如果沒有手機,還有什麼辦法讓他們開心?一個是運動,比如跑步、踢球、打乒乓球,打得很高興,身體就會分泌出荷爾蒙,就會很興奮。有些小朋友喜歡聽音樂、跳舞也是可以的,就是幫他找另外一個興趣,讓他感覺到那個興奮點、開心點。

對此,筆者在這裡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陳美齡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的成功教育經驗,告訴我們,教育要從第一個一千天開始,這段時期,要重視體驗教育,刺激孩子的感官,從而促進大腦發育。要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孩子多聽,多聽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早期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是身教,因此,以身作則的教育豐常重要。要引導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話動,從而淡化消除孩子的一些不良嗜好,培養出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