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再啟,“長江劇場”首次成主會場

不久前,“演藝大世界——人民廣場劇場群”正式命名,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下屬劇場——長江劇場就在其中。12月,今年秋天剛剛開業運營的長江劇場將迎來2018第四屆上海小劇場戲曲節。

12月5日-12月13日,京劇、崑劇、越劇、淮劇、甌劇、黃梅戲、梨園戲等7個劇種8部作品在長江劇場的紅匣子、黑匣子陸續登場。

《再生緣》

擁有百年曆史的長江劇場在改建之初,就定位於填補目前滬上戲曲演出創新性、實驗性小劇場缺乏的空白。今年小劇場戲曲節在長江劇場舉辦,也希望能集中展示創新性戲曲作品。

小劇場戲曲節此次有4部作品來自上海戲曲院團,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的創新嘗試。

實驗越劇《再生緣》探索了浸沒式戲曲的概念。新編京劇《青絲恨2018》嘗試用倒敘的手法,重新解構敫桂英與王魁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原創崑劇《長安雪》融入了一些默劇、相聲等元素。

《新烏盆記》是京淮合演的跨界劇目,劇中的年輕演員一人嘗試飾演三角色:張別古、劉世昌、劉世昌妻,橫跨老生、醜、青衣三個行當;複線演出結構也是一大新奇亮點。

《青絲恨2018》

另有4部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戲曲作品,也都極富特點。

來自安徽安慶黃梅戲藝術劇院的《玉天仙》是黃梅戲劇種史上首部小劇場作品。全劇以當代理念再度詮釋了玉天仙和朱買臣之間的故事,舞臺呈現極富探索性,但又保留了黃梅戲的劇種魅力。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和劇院新一代當家花旦夏圓圓的聯袂演出,也是全劇的一大看點。

來自浙江溫州的實驗甌劇《傷抉》,同樣用極具探索性和儀式感的舞臺呈現,講述為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蘭陵王的傳奇一生。全劇力圖以舞美燈光營造出一種古老而悠遠的神秘感,音樂卻是原汁原味的“甌”味。而甌劇的當紅小生方汝將出演劇中的蘭陵王。

來自江蘇南京越劇團的《僧繇》的主創以90後新生代,他們嘗試用自己的視角,回看“魏晉風骨”。

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一直都是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的常客。今年,他們帶來了劇院最新創作的梨園戲《陳仲子》。該劇劇本出自著名編劇王仁杰,他在保留《陳仲子本事》結構和內容,又新加了不少趣味的對話和一些現代元素,關於“知識分子的精神人格”。全劇由梨園戲表演藝術家曾靜萍自導自演,梨園戲名家林蒼曉在劇中出演陳仲子。

《傷抉》

相比往年,今年小劇場戲曲節致力於實現戲曲的交流和“走出去”,展演期間,香港西九戲曲中心、韓國藝術總會等海外業內嘉賓受邀觀摩並與創作者深入對話。12月14日將舉辦專題研討會,與專家學者一起共同探討未來小劇場戲曲的發展潛力。

同時,小劇場戲曲節借鑑海外藝術節的成功經驗,經驗豐富的演出商、演出經紀機構也將受邀參與,讓更多國內小劇場優秀戲曲劇目通過上海小劇場戲曲節這個平臺進行推薦。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谷好好表示:“今年,小劇場戲曲節有了契合自己氣質的專屬劇場——長江劇場。希望能成為將推動上海,乃至全國小劇場戲曲創新層次整體提升和發展的新起點。我們鼓勵青年藝術家們用現代理念創作獨有個性、順應時代的戲曲作品,並從這個小劇場走向全國和世界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