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民俗風情中,關於隴縣,除了皮影、臉譜,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民俗一 燎疳

農曆正月二十三,是我們隴縣人的“燎疳節”。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門前點燃一堆柴火,不論男女老少,都在火堆上縱情地跳來跳去,直至深夜,歡樂的笑聲盪漾在寂靜的夜空。

這天村裡的大人們會早早地吃完飯,帶上鐮刀和麻繩,出門去割柴。廣袤的黃土原野上,隨處可見的毛蒿,就是很好的柴火,手腳麻利的人一會兒工夫便會揹回一大捆柴。那些巧婦們,會坐在炕頭剪“疳娃娃”——那是用黃紙剪成的一串連續圖案的娃娃,手拉著手,髮髻連著髮髻,有鼻有眼,看起來栩栩如生。“燎疳”時,也將這“疳娃娃”一同燒掉。“疳娃娃”象徵病魔,將其燒掉視為“送疳”,寓意祛除疳疾或者防止娃娃患疳疾。

天剛擦黑,隨著村子裡第一家火堆的燃起,人們陸續點燃自家門前的柴堆,一人高的火焰噼啪作響,紅彤彤的火光照亮了夜空。大人小孩在夜色中圍著火堆,盡情地跳著、叫著,大人們往往象徵性地跳幾下,就站在一旁圍觀。火焰很高的時候,娃娃們已經不敢從中間跳了,就在旁邊把腿抬起燎燎。而那些膽子大的娃娃,會遠遠地助跑,然後從火堆上一躍而過,落地後會贏得周圍人的驚呼聲和讚歎聲。襁褓中的孩子會被大人抱起來,輕輕地在火的邊緣燎燎,這個過程對他們也是很重要的。有人甚至還把小一些的家畜或幼崽抱著從火上跳過,以求牲畜興旺。

兒時,我們一群小夥伴常在這家跳完,又一窩蜂似的跑向另外一家。歡笑聲、尖叫聲、火苗的噼啪聲,交織在一起,讓鄉村的夜晚不再寧靜。此時的小山村,萬家篝火,火光通明,亮如白晝,場面蔚為壯觀。

相傳“疳”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燒燎才能祛除。燎疳,其實就是人們祈盼燎去百病,燎去晦氣,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健健康康,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順順當當。在家鄉人的眼裡,燎疳節的結束,才算是真正過完了年。

對於燃燒過後的灰燼,家鄉人的講究可多了,用鐵鍁把燃剩的帶火星的灰燼輕輕揚起,在半空中撒下,火花隨風飄飛在夜空中閃出點點亮光,像空中飛舞的螢火蟲,又似煙花一樣絢爛璀璨,一些人還要通過看密密麻麻的火花,依據火星的大小、形狀來預測今年糧食的收成如何。記憶中,我家“揚花”的事都由祖母來操作……“正月二十三,牛馬歇一天”,在家鄉還流傳著這樣詼諧質樸的俗語,意思是在這一天,所有的牲畜都要歇一天,不下地。正月二十三一過,年亦過畢,春耕開始,牲畜也要下地了。人們在火的燃燒中結束了過年的歡樂,新的一年也從火的燃燒中開始!

民俗二 皮影

皮影戲在隴州傳承相當久遠,大約從剪紙發展而來。由於皮影戲班組織相當簡便,所需人員不多,演出詼諧富有鄉村情趣,深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全縣仍有7家皮影戲班活躍在鄉村。較完整地保留了西路皮影的原始風格。

隴州皮影製作主要是已故老藝人陳召賢所興起,他的製作藝術,為陝西西路皮影製作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所製作的千餘幅皮影製作(粉本),體現了高超的雕刻技術和純熟的白描技巧。陳召賢從藝40餘年,共刻制傳統與現代戲劇人物、景物皮影3000餘件。150餘件皮影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多件作品各類展賽中獲大獎,1989年他入選《中國民間藝人名人錄》。

陝西民俗風情中,關於隴縣,除了皮影、臉譜,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隴州皮影刻制傳人隴縣牙科鄉予村一組村民陳秀文,他從小跟隨父親陳召賢學藝,他所製作的皮影、圖案和色彩運用講究、造型具有強烈的裝飾性,線條流暢而富於變化,疏密相間、虛實有致、細處刻工精細、粗處簡明概括,具有極強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其刀法運轉自如,起頓準確、彎曲有致,而誇張變形的人物形象則充滿浪漫色彩,旦角的嬌媚、生角的俊美、淨角的剛強、丑角的醜陋無不躍然“影”上,栩栩如生。他的作品600餘件,遠銷國外10多個國家。

民俗三 社火臉譜

社火純屬啞劇表演形式,它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長時間的類似舞蹈雕塑造型的表演,觀眾只有從社火所扮人物繪畫的臉譜上讀懂內容,這就要求臉譜設計有譜可依。

陝西民俗風情中,關於隴縣,除了皮影、臉譜,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隴州民間藝人根據對所扮角色的理解進行大膽細緻的創作。利用色彩圖案、線條穿插變化,在突出人物的容貌特徵方面刻畫十分細緻、具體、直觀、給人一種原始清晰之感。

改革開放以來,隴縣文化部門十分重視對社火臉譜的挖掘、整理、保護與傳承工作,每年都舉辦各種形式的社火臉譜工藝品展,民間藝人培訓班等活動。

陝西民俗風情中,關於隴縣,除了皮影、臉譜,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上世紀80年代縣上支持隴縣胡百川同志結集出版了《隴州社火臉譜》一書。近年來,縣文化館副館長楊秉權經多年探索鑽研,又將隴州社火臉譜搬上農用工具,創作出別具一格的木鍁疙瘩社火臉譜和鍋蓋社火臉譜藝術品,受到中央、省市電視新聞媒體的關注,有力地推動加快了隴縣民間藝術品走向文化產業化的步伐。

民俗四 社火表演

隴州社火表演形式以遊演為主,唯有步社火進行地臺表演。表演時間一般在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以前以走鄉串戶遊演為主;鄉鎮社火大賽一般在正月十二或十三日;元宵節集中進城遊演。

表演形式

隴州社火一般都在每年正月,表演形式多樣。從表演場地可分為地臺表演、走鄉串戶行走遊演、集中游演競賽;從規模可分為鄉村分散遊演、鄉鎮社火評比、廟會遊演、縣城集中游演、鬥社火等。

(一)地臺表演

隴州地臺表演類社火,主要是步社火,包括劃旱船、跑紙馬、跑彩旦、參軍戲、棍術、刀術、燈舞等。

(二)鄉村遊演

隴州在鄉村遊演的社火,主要有馬社火,馬社火裝扮起後先到本村各家各戶遊演,後到鄰村串戶遊演,意在祈福迎祥、除惡驅邪、建設和諧社會。

(三)廟會遊演

正月廟會期間,附近村社火常到廟上游演,以娛神、祈福。

(四)社火競賽

歷來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全縣社火集中進城遊演,建國前是先轉城隍廟,給各位神靈拜年,再轉府衙,給父母官賀歲;然後轉街巷、商鋪和居民院落,給大家祝福。20世紀80年代後,各鄉鎮每年正月十二或十三日進行社火評比,縣委、縣政府每年正月十五都組織全縣社火遊演大賽。當天,縣城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彩旗林立,各類社火遍佈街巷,異彩紛呈,熱鬧非凡。2011年,隴縣將春節期間社火遊演分類、分片區於正月初七日開始在固關、東南、溫水和神泉、殿子等鎮、村進行遊演比賽,正月十五日再擇優綜合集中到縣城進行遊演大賽。

陝西民俗風情中,關於隴縣,除了皮影、臉譜,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陝西民俗風情中,關於隴縣,除了皮影、臉譜,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民俗五 轉鼓

隴州轉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是隴州社火表演的藝術形式之一。

陝西民俗風情中,關於隴縣,除了皮影、臉譜,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據隴縣熙地社火演藝有限公司王忠厚介紹,轉鼓面臨失傳,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只有通過三伏寒九的堅持排練,才能真正留住隴州轉鼓的精、氣、神。現在很多人都在外打工拼生活,只好組織留守家鄉的婦女學習轉鼓,一來可以鍛鍊身體,二來想讓她們把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傳給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