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这两天,在热搜上看到这么一条令人唏嘘的新闻。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四年前,哈尔滨的刘女士将18岁的儿子晨宇送出国留学,两年至少花了200万,却没想到儿子连预科都没有通过。回国后,晨宇到大专院校求学,结果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了。

如今,22岁的晨宇终日宅在房间里与游戏为伴,就连吃饭也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一口喂。而母子俩唯一的交流只有微信上的转账记录......

活脱脱一个“巨婴”!

刘女士万万没想到,自己辛苦工作,想给孩子最好的,到最后竟把孩子养成了一个“废人”!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据记者采访得知,2006年,刘女士与宁先生离婚后,晨宇就被接到奶奶家生活。刘女士和宁先生都忙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为了弥补对儿子的亏欠,他们对儿子在物质上的需求几乎是无条件满足。奶奶对晨宇这颗“独苗”更是疼爱万分,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尽管这样,晨宇却没有变的快乐,反而越来越不合群。

被妈妈送到新西兰留学期间,晨宇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没有朋友,几乎不与人交流,整日靠网游打发时间,甚至疑似患上了抑郁症。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很多网友说是“留学”及父母、奶奶的“溺爱”害了晨宇。

然而,我觉得根源恰恰是因为孩子得到的“真正的爱”实在是太少了!

刘女士和前夫虽然在物质上对儿子有求必应,让他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没有给予他真正的爱与足够的陪伴。

父母选择用物质取代陪伴,这种畸形的“宠爱”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偏激,最终与社会脱轨,变成不具任何生活能力的“巨婴”。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 在热搜留言区看到一位网友的评价,感觉说的很在理。

或许有人会反驳,对于离异夫妻,大家都有自己的新生活,除了对孩子给予物质上的弥补,还能怎样呢?

其实不然。

离婚确实或多或少会伤害到孩子,但伤害孩子最深的,并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离婚的处理方式(如离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的利益冲突、情绪纠纷等)及离婚后对待孩子的态度。

今年上半年,一组名叫《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的漫画在网上很火。这是印度尼西亚一个6岁的小男孩画的系列漫画,讲述了自己父母离婚的过程。

我的名字叫做Azka

我要画出

关于我破碎的家庭的故事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妈妈和爸爸坠入爱河以后

不久就结婚啦

他们决定生一个小宝宝

我出生于2006年6月4日

爸爸妈妈很爱我

为我取名Azka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在我6岁之前

我的家一切都很美好

爸爸妈妈也很相爱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可是渐渐的

爸爸妈妈在很多事情上开始争吵

爸爸总是发火

妈妈总是流泪

他们几乎无法忍受彼此

于是

他们选择了分开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有一天

他们把这个决定告诉了我

我很害怕也有很多疑问

但他们让我不用担心

也不用选择和谁一起生活

我依然生活在之前的房子里

我的爸爸变得更幽默了

他会经常陪我玩

我很开心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妈妈就住在离我很近的另一个房子里

她几乎每天都会来看我

也会来陪我玩

他们变得不再吵架了

还陪我一起出国去玩

我们还去旅行和购物啦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因为妈妈不在

爸爸经常和我一起睡觉

因为我很害怕僵尸

爸爸很强壮很厉害

我就不再害怕了

妈妈也会照顾我

带我去吃好吃的

带我去买新衣服

陪着我去做好多好多事情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我的周围会有很多人问我:

“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里的孩子,

是什么样的感受?”

可我觉得

他们只是不再是

对方的丈夫和妻子

但是永远都是我的

爸爸妈妈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比起从前

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因为他们终于

再也不会总是吵架了

虽然爸爸妈妈离婚了,但是小男孩从父母那儿得到的爱和陪伴却丝毫没有减少。相比于从前那样生活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小男孩反而希望自己的父母都能获得新的幸福。

所以说,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的内心也可以是完整的,因为爸爸和妈妈的爱从来都没有缺席,他不用担心会被父母抛弃、遗忘。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或许我们不能否认刘女士一家的做法就是不爱孩子,其实恰恰是“爱却用错了方式”

有人说,你爱不爱一个人,就看你舍不舍得为对方花时间。这句话在爱情、友情里成立,在亲情里同样成立。

爱孩子,不只是花钱让他上最好的学校,穿最好的衣服,吃最营养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你能否陪他聊天、陪他成长,能否倾听他的内心想法、带他开拓眼界、教他学会独立,适应这个社会。

毕竟,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爱和陪伴。

-END-

喝茶、撸猫,

用文字记录儿童教育路上的那些事儿。

男子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吃饭还要奶奶喂丨“巨婴”的背后是父母缺席的爱

嘉嘉老师

中国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研究员;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推广人;

儿童教育心理学硕士;

亲子读本作者、家庭教育研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